兒童飲食缺乏引導導致超重或肥胖(圖)

2017-06-08 15:37: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瑞強 張洋 責任編輯:王建麗 字號:T|T
摘要】當前,我國少年兒童的營養狀況不容樂觀,膳食營養不均衡問題突出。近期發佈的《中國兒童肥胖報告》指出,我國7歲以上學齡兒童超重、肥胖者已達3496萬。少年兒童的營養健康問題已成為全社會不容忽視的問題。

  原標題:關注兒童均衡膳食 飲食缺乏引導導致超重或肥胖

兒童飲食缺乏引導導致超重或肥胖(圖)

  我餓了就買點火腿、餅乾吃,渴了喝點雪碧。表現好的時候,爸爸就獎勵我去肯德基吃一頓。我們家一天三頓飯少不了肉。素菜我從來不吃。辣條、薯片、雪糕、飲料是我的最愛。製圖劉鐵軍

  閱讀提示

  當前,我國少年兒童的營養狀況不容樂觀,膳食營養不均衡問題突出。近期發佈的《中國兒童肥胖報告》指出,我國7歲以上學齡兒童超重、肥胖者已達3496萬。少年兒童的營養健康問題已成為全社會不容忽視的問題。

  5月20日“全國學生營養日”當天,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等多部門聯合發佈了《學生營養膳食行為核心提示》,倡導學生保持均衡膳食,並呼籲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關注和開展學齡兒童的營養健康教育,幫助他們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那麼,當前我省兒童的營養健康狀況如何,又該怎樣為他們舌尖上的營養健康保駕護航?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A 超重、肥胖或營養不良

  營養不均衡成困擾兒童健康難題

  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我國0至7歲肥胖兒童數將增至664萬人;7歲及以上超重肥胖的兒童數將增至4948萬人。

  5月11日發佈的《中國兒童肥胖報告》顯示,我國主要大城市0-7歲肥胖兒童估測有476萬名,7歲以上學齡兒童超重、肥胖者達3496萬名。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我國0至7歲兒童肥胖檢出率將達到6.0%,肥胖兒童數將增至664萬人;7歲及以上學齡兒童超重及肥胖檢出率將達到28.0%,超重肥胖的兒童數將增至4948萬人。營養不均衡成為困擾兒童健康的一大難題。

  “我們班裏有四個 小胖墩 ,還有兩個不長個子的 小豆丁 ,瘦弱的 豆芽菜 也有一個。”5月22日下午,在太原市尖草坪區某小學上四年級的鄭涵小朋友對記者説。

  崔宇小朋友就是鄭涵口中的“小胖墩”,體重約50公斤,在同年級學生中體重偏重。在被問及“一日三餐吃什麼”時,崔宇“自豪”地告訴記者:“我們家一天三頓飯少不了肉,什麼香辣肉絲啊,宮保雞丁啊,我媽天天變著法兒地給我做各種肉菜,素菜我從來不吃。”最讓他感到“幸福”的是,爸爸每週都會帶他去吃一次肯德基,每次必點雞塊和可樂。

  張鐸則是同學們眼中的“小豆丁”。據説,上了二年級以後,他就沒怎麼長個子,在班裏一直坐在第一排。他面帶苦澀地對記者説:“我不愛吃家裏做的飯,餓了我就買點火腿、餅乾吃,渴了喝點雪碧。”他説,因為爸爸媽媽經常不在家,每天都是奶奶做飯,可是奶奶做的飯一點都不好吃。

  該校四年級二班班主任李美娜老師向記者表示,班裏大部分學生都愛吃小零食,辣條、薯片、雪糕、飲料是他們的最愛,一些孩子把零食當成加餐,還有一些直接把零食當正餐,這就造成了班裏過度肥胖和纖瘦羸弱學生同時存在的現象。

  對此,太原市營養師協會王小慧會長5月25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學生們大多喜愛吃些油炸食品、垃圾零食,喝些含糖飲料,殊不知這些食物能量雖高但營養價值低,優質蛋白比例少。這些不良飲食習慣均會導致學生膳食營養的不均衡。

  “食品營養問題對健康的危害往往是隱性的,由此會造成中小學生營養過剩、失衡、缺乏等諸多問題,並導致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出現低齡化趨勢。比如説,兒童頓頓吃肉不但會導致肥胖,而且會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乃至結腸癌的風險。”王小慧説。

  B 不健康飲食源自家庭影響

  折射出家長知識匱乏、兒童飲食教育缺位

  兒童不良飲食習慣的背後,反映出飲食教育缺位的問題。在這方面,不應該只埋怨家長的“無知”,學校等部門也有很大責任。

  “現在大多數家長給予孩子們的物質條件非常優越,在飲食方面也是一樣,只要孩子喜歡吃他們就給買,不管這些東西吃下去有沒有營養。”李美娜老師感嘆道,學生的不健康飲食習慣大多源自家庭的影響。

  “小胖墩”崔宇的媽媽體重接近80公斤。在她看來,每天都為家人做他們愛吃的肉菜是正確的做法,這樣才能支撐他們完成繁重的工作和學習任務。在孩子錶現好的時候獎勵他去肯德基吃一頓,能增加孩子的幸福感。在被問及“有沒有在意過營養不均衡的問題”時,崔宇媽媽表示,每天吃肉才能補充營養,均衡不均衡並不重要。“小豆丁”張鐸的奶奶對於孫子的厭食行為則表示“無能為力”。

  “上述家長的錯誤思想認識需要糾正,長此以往會導致孩子營養過剩或營養不良,從而引發疾病。”王小慧表示,家長對於營養健康知識的匱乏,其實變相縱容了孩子“亂吃亂喝”的行為。據記者了解,不少兒童在飲食中存在以下不良飲食習慣:不吃早餐或早餐品質差;愛在校外流動攤點用餐;餐前喝飲料;很少吃蔬菜水果等。

  兒童不良飲食習慣的背後,反映出飲食教育缺位的問題。在這方面,不應該只埋怨家長的“無知”,學校等部門也有很大責任。

  據記者了解,在太原市萬柏林區某幼兒園,園方會保證孩子們攝入的食物量穩定、平衡,並根據季節供應情況制定適合的帶量食譜,每週更換一次不重樣,做到每天按人、按量供應,精、粗搭配,動、植物蛋白搭配,食物多樣化,營養比例合理。針對某些孩子存在食物過敏、消瘦、肥胖、貧血等問題,還會制定個性化食譜,有效降低了孩子們患營養性疾病的風險。這樣的飲食營養搭配,無疑為兒童的成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家長們所樂見。然而在學校飲食教育方面,則不是那麼樂觀。

  “我們每週二下午都會召開班會,有時候班主任老師會在班會上強調一下飲食營養的問題,但是也只是捎帶説一下,同學們從來沒有認真聽過。老師平時也很忙,顧不上管我們吃啥不吃啥。”鄭涵小朋友説。

  “事實上,在學校教育中,飲食營養與健康教育一直是被邊緣化的,沒有專業的營養師資隊伍對學生開展有效的營養健康教育,”王小慧表示:“對學生進行營養健康教育的多是體育老師、班主任、校醫等,他們根本不具備基本的營養專業素養,所以大多數飲食營養教育活動都流於形式。”

  此外,廣告宣傳也會對孩子的飲食習慣産生不良影響。省政府婦兒工委辦公室常務副處長李敏就認為,電視等媒體上頻頻出現的充滿物質誘惑的廣告語,很可能引起孩子消費的攀比、炫耀心理,這種心理一旦形成,就很難再消除。兒童缺乏對産品的辨別認知能力,無形中會引導他們形成不良消費習慣。

  C 健康飲食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兒童營養健康還需家庭、學校、社會總動員

  學齡時期是學習營養健康知識、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營養健康素養的關鍵時期。加強對學齡兒童的營養健康教育與引導,關係到他們營養健康習慣的養成及身體健康成長。

  有專家表示,學齡時期是學習營養健康知識、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營養健康素養的關鍵時期。加強對學齡兒童的營養健康教育與引導,關係到他們營養健康習慣的養成及身體健康成長。

  去年10月發佈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就明確提出,要加大學校健康教育力度,將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以中小學為重點,建立學校健康教育推進機制。我省也於今年4月出臺了《“健康山西2030”規劃綱要》,在引導合理膳食方面,提出要全民普及膳食營養健康知識,指導不同人群(如兒童青少年、孕婦、老年人等)合理使用膳食指南,引導居民形成科學的膳食習慣,推進健康飲食文化建設。

  可喜的是,在推進學校健康教育方面,我省一些地方部門已經行動起來。據了解,太原市科協今年將聯合教育部門、營養師協會,在全太原市範圍內開展“舌尖上的未來”食育進校園系列活動,預計從9月起開始實施。該活動旨在通過飲食教育,樹立學生健康意識,培養學生良好飲食習慣,最終提升國民健康素養,促進國家食育進程。在循序漸進的科普教育中,培養孩子們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的理念,最終達到身心健康和快樂成長的目標。

  “教師作為學校教育的主要責任人,應該主動負起監督責任,觀察學生們平時都在吃什麼、愛吃什麼,獎勵飲食營養搭配良好的學生,引導陷入飲食營養搭配誤區的孩子,使他們走上正確的飲食搭配道路。”杏花嶺區某小學三年級年級組長王靜老師認為,學校應該為孩子們增設飲食教育課程,並寓教于樂,定期開展一些生動活潑的家校互動活動,以增強食育的實際效果。

  不過,在李敏看來,在培養兒童健康飲食習慣方面,家長應該負起主要責任。他認為,父母對低年級學生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有著較大的影響。家長要以身作則,通過言傳身教做孩子健康生活方式的典範,引導、支援、監督並鼓勵孩子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此外,社區等組織也應該多開展一些營養健康方面的專家講座或活動,多給家長和孩子傳授營養健康方面的知識及技能。

  王小慧對此表示贊同。她説,每個家長都應掌握更多的營養健康知識,糾正錯誤的觀念,學會科學合理地為孩子們選擇健康食品,而不應一味根據孩子的喜好、口味去選擇食品,讓孩子們從小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文中涉及學生、教師姓名均為化名)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