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連雲港市公安局獲悉,公安部督辦“9·22” 侵犯公民個人資訊案已成功告破,抓獲犯罪嫌疑人22名,繳獲公民資訊300余萬條,存儲量達1.7T。在案件的研判和偵辦過程中,還發現犯罪嫌疑人利用非法取得的公民個人資訊資料,在“滴滴出行”平臺進行刷單套現詐騙,以及在中國銀聯等網站批量註冊成為用戶,非法獲取銀聯紅包用於京東商城、國美黃金等購物或者返現等新型網路犯罪。
300余萬條公民資訊被轉賣
2016年,連雲港市公安局網安部門按照公安部、省公安廳和市局黨委的部署要求,深入開展“凈網清源”專項行動,嚴厲打擊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等網上突出犯罪。2016年6月,網安支隊案件查處大隊在工作中發現,連雲港市網民劉某某(男,24歲,東海人)通過網際網路購買公民個人資訊,且涉案數量巨大。經深度研判、循線追蹤,逐步查明一個盤踞全國網際網路絡、覆蓋20多個省份的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團夥,相關涉案人員200余名。
由於案情重大、犯罪手法新穎,連雲港市副市長、公安局長王永生親自坐鎮指揮,市、縣兩級公安機關對此案展開聯合偵辦,逐步擴大戰果。去年9月22日,公安部將該案明確為“9·22”部督掛牌案件。次月12日,專案組組織開展統一收網行動,抽調40余名精幹警力,分赴福建、湖北、浙江、山西、遼寧等地同步開展抓捕工作。行動中,抓獲團夥一級代理商和二級、三級分銷商以及購買使用者在內的犯罪嫌疑人22名,扣押涉案銀行卡70余張、作案電腦20余臺、作案手機20余部,繳獲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資訊300余萬條。
經查,犯罪嫌疑人曹某某(湖北荊州人)、王某某(福建泉州人)等人通過網上購買大量公民戶籍資料、車輛資訊等300余萬條,向下線人員分別轉賣、銷售公民個人資訊千萬餘次,非法獲利數百萬元。
個人資訊被用來虛假註冊騙補貼
其中,山西籍犯罪嫌疑人呂某,利用非法購買的駕駛員、車輛資訊實施詐騙,註冊“滴滴打車軟體”,套取滴滴公司補貼一百餘萬元;浙江籍犯罪嫌疑人林某某利用非法購買的駕駛員、車輛資訊,代不具備車主資質的人進行虛假註冊,非法牟利三百餘萬元。這也是利用公民個人資訊衍生出的新型網路犯罪手法。
在2016年2月份至8月份,此案中的其他犯罪嫌疑人通過網際網路以購買的方式獲取公民個人姓名、身份證、銀行卡、手機號碼等資訊,在中國銀聯等網站批量註冊成為用戶,非法獲取網站獎勵的銀聯紅包。後將銀聯紅包用於京東商城、國美黃金等平臺購物或者返現,非法所得累計二十余萬元。此外,犯罪嫌疑人還將買來的公民資訊用於網站推廣,幫“糯米”、“美團”等網站“刷單”,從中牟利。
記者了解到,目前,連雲港市公安機關抓獲到案的犯罪嫌疑人,已以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罪、詐騙罪被審查起訴。全國各地的100余名涉案嫌疑人情報資料已上報公安部,由人員歸屬地公安機關實施抓捕。
虛假註冊易引發社會不安定因素
據網安支隊案件查處大隊大隊長李東澤介紹,本案中發現,犯罪嫌疑人利用網路購買大量的駕駛員資訊,用來註冊“滴滴司機端”,並採取軟體進行批量註冊,提高註冊效率。同時,犯罪嫌疑人還運用非法軟體修改GPS位置資訊、模擬行程,發佈虛假行程,以此在“滴滴出行”平臺進行刷單套現詐騙,騙取例如“首單獎勵”等補貼。
滴滴方面表示,平臺司機註冊需經過嚴格的三證驗真和背景篩查,剔除可能威脅乘客安全的人員進入平臺,但是犯罪分子通過違法行為獲取公民個人資訊和證件資料鑽空子。目前,滴滴已經採取人臉識別等一系列方法和措施進一步提高門檻,也希望與上游負責管理公民個人資訊的相關機構一起探索,從根源上解決該類問題的方案。
此外,根據李東澤介紹,在網路新型犯罪的發展期間,還衍生出有償代替無資質人員進行註冊的行為。代註冊行為容易引發一系列社會不安定因素,包括刑事犯罪、治安案件及交通違法追責等問題。
在本案偵破的過程中,掌握到犯罪嫌疑人的資訊後,連雲港市公安局與滴滴設立警企聯合打擊小組,共同匯總分析案件數據,通過滴滴平臺大數據資訊梳理,一舉將案件偵破。今年1月19日,滴滴出行安全管理部相關負責人專程來連表示感謝,就公司與連雲港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安全合作事宜進行交流,未來將加強安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