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車企獲資質7家遭罰 新能源汽車産業釋放調整信號

稿源時間:2017-02-07 09:24:11  文章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園liyuan
【摘要】2月4日,工信部下發行政處罰書,暫停金華青年汽車、上汽唐山客車、重慶力帆乘用車、鄭州日産、上海申沃客車、南京特種汽車、重慶恒通客車7家汽車企業申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的資質。

10家車企獲資質7家遭罰 新能源汽車産業釋放調整信號

  1月26日,福建雲度新能源正式被國家發改委批准,成為第十家獲得新建純電動生産資質的企業。2月4日,工信部下發行政處罰書,暫停金華青年汽車、上汽唐山客車、重慶力帆乘用車、鄭州日産、上海申沃客車、南京特種汽車、重慶恒通客車7家汽車企業申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的資質。

  毫無疑問,新能源汽車騙補事件對市場影響仍未結束,新增生産資質和暫停申報資質的同步展開也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的格局面臨洗牌。此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表示,“新能源汽車廠家和傳統汽車相比好像多了一倍,那就要該整合的整合,該退出的退出。以前是鼓勵大家幹新能源汽車,不光整車廠可以幹,改裝車廠也可以幹,準入比較松。現在看樣子需要調整了,調整到必須有一定的水準、有一定的資質才能幹”。

  生産準入門檻提升

  事實上, 1月16日工信部剛剛公佈了《新能源汽車生産企業及産品準入管理規定》(以下簡稱《新規》),《新規》提出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産企業準入的,應是已取得道路機動車輛生産企業準入的汽車生産企業,或是已完成投資項目手續的新建汽車生産企業;應具備必需的設計開發能力、生産能力、産品生産一致性保證能力、售後服務及産品安全保障能力。申請準入的新能源汽車産品,應符合《新能源汽車産品專項檢驗項目及依據標準》,以及相同類別的常規汽車産品相關標準。

  有分析認為,《新規》提高了準入門檻,實際是政府對新能源整車生産投資“過熱”的反應,未來新能源車企總量將被控制。據中汽協相關負責人介紹,工信部的目標是未來新建的新能源車企不超過10家。

  目前,雲度新能源成為第十家獲得新建純電動生産資質的企業,此前9家分別為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長城華冠、奇瑞新能源、敏安汽車、萬向集團、江鈴新能源、重慶金康和國能新能源。“從政策來看,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生産企業的門檻在提高。提高準入門檻有利於新能源汽車企業的良性競爭。”中汽協副秘書長葉盛基向外界表示。

  不過,申請資質的企業仍不在少數。雖然目前已經確定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産資質的企業有10家,但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只有10家新增車企顯然滿足不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需求。更多新能源車企進入才能對傳統造車企業形成倒逼,從而促進整個行業達到銷售目標。

  補貼政策動態調整

  去年工信部在其官網公佈了3家企業的4款純電動車型被勒令暫停生産銷售的公告,並對多家不符合規範要求的車企産品進行了公示。而在今年2月5日,工信部再次撤銷了7家車企違規行為的問題車型産品《公告》,暫停金華青年汽車、上汽唐山客車、重慶力帆乘用車、鄭州日産、上海申沃客車、南京特種汽車、重慶恒通客車7家汽車企業申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的資質。責令這7家公司進行為期兩個月的整改,整改完成後,工信部將對整改情況進行驗收。

  在本次遭受處罰的14款車型中,純電動車型12款,客車車型7款,專用車5款,乘用車2款。而在2016年12月20日工信部處罰的企業中,違規車型則均為客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曾在2016年《新能源汽車藍皮書》中稱,多級補貼導致補貼過度,部分新能源汽車車型補貼總額接近甚至超過車型成本;有的地方政府監管力度不足,部分企業存在車輛未出廠就已獲得車輛牌照的情況;現行新能源汽車生産企業及産品準入條件較為寬鬆,門檻較低,致使魚龍混雜。

  為此,2016年底,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出臺《關於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方案。首先,新能源補貼額度開始退坡,同時,明確地方政府主體責任,並建立相應懲罰機制;並增加整車能耗要求、提高整車續駛里程門檻、動力電池新國標等共計7項要求,提高推薦車型目錄門檻並動態調整。

  退出意願逐漸顯現

  值得關注的是,資質也並非終身制。按照《新規》要求,對於停産12個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工信部將予以公示,相關企業再次生産需要重新經過工信部核查。不能保持準入條件或破産的企業,將被撤銷資質。而對《新規》施行前獲得新能源生産資質的企業,也需要按照新規定進行改造,並在24個月內完成審查,否則將暫停生産。

  截至記者發稿前,在最新遭受處罰的企業中,只有重慶恒通客車及重慶力帆乘用車已經通過控股方上市公司發佈公告,稱接受工信部處罰,違規車型已停止産銷,替代産品也已完成設計並銷售。力帆乘用車稱,公司已完成整改,並已經向工信部申請指導驗收。其他車企目前尚未對此做出回應。

  實際上,1月8日,中機車輛技術服務中心發佈關於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申報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2016年發佈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以下簡稱《目錄》)1-5批需重新核定;企業應按照新的技術要求進行申報。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前五批《目錄》大致涉及新能源汽車企業235家,總共2193款車型。而在1月23日工信部網站披露的2017年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第一批)中,只有185款車型、36個車企的車型進入。被工信部處罰的企業和車型並未位列其中,這就意味著在整改驗收完成前,他們的新能源汽車産品無法申報資質,從而進入補貼空窗期。

  汽車行業資深評論員張志勇認為,産品目錄做減法在一定程度上説明,新能源汽車項目高密度開工的背後,相關部門對企業和産品的約束和退出意願已經顯現。

 

歡迎廣大網民為中國網山東提供新聞線索.積極投稿 中國網山東濱州熱線電話:【0543-3392777】 投稿郵箱:zhongguowangbz@126.com 中國網山東濱州微網志:http://weibo.com/ChinaBZ 中國網山東濱州網友群 :156647200

0
熱點推薦 體育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