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出臺!山東力爭到2020年實現農民工工資基本無拖欠

2017-12-01 10:50:10 來源:大眾網 作者:張春曉 責任編輯:孫憲波 字號:T|T
摘要】11月29日,我省將以解決工程建設領域欠薪問題為重點,用三年左右時間,形成制度完備、責任落實、監管有力的治理格局,實現被欠薪農民工比重逐年下降,力爭到2020年實現農民工工資基本無拖欠。

  11月29日,記者從省人社廳獲悉,根據近期我省12部門聯合出臺的《治欠保支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我省將以解決工程建設領域欠薪問題為重點,用三年左右時間,形成制度完備、責任落實、監管有力的治理格局,實現被欠薪農民工比重逐年下降,力爭到2020年實現農民工工資基本無拖欠。

  工程建設領域全面實行農民工實名制管理

  行動計劃要求,落實防範拖欠農民工工資目標責任書制度。所有房屋建築、市政、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設總承包企業、專業承包企業,要以承建的工程項目為單位,在辦理施工品質安全監督手續前,向工程所在地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等部門遞交《建築企業防範處置拖欠農民工工資目標責任書(承諾書)》,明確其農民工管理措施、欠薪事件處置機制、違約責任、勞務管理負責人、項目經理、項目勞資員及聯繫方式等。

  作為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的一項重要舉措,勞動用工實名制管理將在我省全面推行。行動計劃要求,督促用人單位與招用的農民工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建立職工名冊。在工程建設領域,全面實行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制度,建立勞動計酬手冊,健全用工和工資支付記錄,明確用人單位對農民工的工資支付責任。2017年底前,實名制管理覆蓋40%以上在建工程項目,2018年底前覆蓋率達到80%,到2019年底基本實現全覆蓋。

  我省還將完善工資支付監控機制,充分發揮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網路化”管理優勢,對轄區內用人單位工資支付情況實行日常監管,對出現工資支付困難的勞動密集型加工製造、餐飲服務以及涉及化解過剩産能的企業,實行重點監控,積極探索建立欠薪預警系統,及時發現和處置欠薪隱患。

  工程建設領域落實按月支付農民工工資

  省人社廳副巡視員劉寶強介紹,近年我省逐步建立了具有山東特色的“一書兩金一卡”制度(即上級政府與下級政府、企業與當地政府,分別簽訂防範處置企業拖欠工資目標責任書。在建設領域和欠薪易發行業,普遍建立用人單位繳納工資保證金制度,在欠薪多發市、縣、區建立完善欠薪應急週轉金制度。全面推行農民工實名制工資支付銀行卡),尤其是應急週轉金制度,起到很好的“兜底”作用。遇到建築業農民工大規模討薪、用工單位和建設單位均無力支付等緊急情況時,可以申請使用地方政府已設立的應急週轉金。

  我省要求進一步落實工資保證金制度。在工程建設領域全面推行工資保證金制度,根據用人單位工資支付情況,實行差異化繳存,推行銀行保函等第三方擔保制度,規範工資保證金收繳、使用、退還辦法,實現及時收繳,按時退回。到2017年底,基本實現所有在建工程項目全覆蓋,逐步將工資保證金實施範圍擴大到其他易發欠薪行業。

  我省要求完善欠薪應急週轉金制度。各市、縣(市、區)要在2017年底前落實欠薪應急週轉金制度,並根據實際情況,足額儲備應急週轉金。對企業一時難以解決拖欠工資或企業主欠薪逃匿的,先行墊付部分工資或基本生活費。應急週轉金動用後,要及時補足,確保妥善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

  全面推行農民工工資支付銀行卡制度。在房屋建築、市政、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設領域,所有用工單位要在2018年底前通過銀行卡向農民工發放工資。

  在工程建設領域,目前不少農民工工資還是集中在麥收或者春節前等節點支付,而且僅僅是支付部分工資。我省明確要求,落實按月足額支付工資規定,工程建設領域用人單位要依法支付農民工工資,實現月清月結。到2017年底,執行按月足額支付工資規定覆蓋80%以上在建工程項目,2018年底前覆蓋率達到90%,到2019年底基本實現全覆蓋。

  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納入政府考核體系

  “違法失信懲戒機制既是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效果的‘放大器’,也是提高勞動保障監察針對性的‘指向儀’。今年我省勞動監察制度建設的重點是構建勞動用工誠信體系,不斷完善違法失信懲戒機制。”劉寶強告訴記者,“誠信評價”、“社會公佈”以及“黑名單”制度,現在已經成為懸在違法企業頭上的“三把利劍”。據統計,今年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共公佈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25件,促進了違法欠薪案件查處工作。

  行動計劃要求,進一步加強與有關主管部門對欠薪問題的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2017年底前,制定嚴重欠薪聯合懲戒部門合作備忘錄,制定並組織實施欠薪企業“黑名單”制度,及時將有關黑名單資訊通過省公共信用資訊平臺實現在部門間共用,並通過“信用山東”官網、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山東)向社會公示。定期公佈重大欠薪違法案件。

  落實屬地監管責任。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落實解決欠薪問題屬地政府及其所屬部門的監管責任。加強對屬地政府治欠保支工作的督查考核,完善目標責任制度,2018年底前,推動各市將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納入政府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對屬地監管責任不落實、組織工作不到位的單位和工作人員,依法依紀實施問責。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