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線城市“搶人”大戰:多地出臺“人才新政”(組圖)

2017-07-31 13:42:08 來源:中青線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在積極打造國家中心城市的大背景下,無論是新一線城市,還是濟南、廈門等二線城市,“搶人”步伐正在加快。只有加速“搶人”,才能起到中心城市的作用,承擔起京滬等一線城市的部分功能,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

  多地出臺“人才新政”

  有人就意味著有千萬種可能性,因此城市是否吸引人才十分重要。今年以來,包括武漢、長沙、成都、西安、濟南、南京、杭州、鄭州、青島、廈門、天津、重慶等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都加入了“人才爭奪戰”。

  例如,武漢的“落戶新政”自5月22日起實施,包括18項戶口遷移政策調整;留在武漢創業就業的大學生,畢業3年內無須買房即可申請落戶,博士、碩士可直接落戶;一個月後又提出了“支援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

  長沙則在6月29日發佈“人才新政22條”,未來5年將投入百億以上資金,吸引儲備100萬名人才;5月8日,西安出臺23條力度空前的人才新政,提出“未來五年,預計投入38億元,引才育才100萬名”。

  江蘇省無錫市日前也進一步放寬了重點人群落戶條件,對中央要求全面放開放寬的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留學歸國人員、職業院校畢業生、在市外已安置的轉業、退伍軍人等重點落戶群體,增設落戶途徑、放寬落戶條件。

  去年1月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更大釋放內需潛力。除極少數超大城市外,全面放開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留學歸國人員等限制。也就是説,除了京滬等人口少數幾個人口超過千萬的一線城市外,其他城市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在一線城市要控制人口規模、疏解非核心功能的情況下,三四線中小城市吸引力又不夠,那麼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就將成為吸引人才的重點所在。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髮認為,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要吸引人才,但更要留得住人才。留住人才一方面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將當地的比較優勢發揮出來,做大做強産業鏈;另一方面則是要創造良好的教育、醫療、營商環境及城市環境、居住條件等,讓人才能夠在這些城市紮根。

  推進轉移人口市民化

  在集聚要素能力提高的同時,加快戶籍改革,推進轉移人口市民化也是目前城市之間、地區之間競爭的重要內容。

  推動轉移人口市民化是近幾年我國加快新型城鎮化的重中之重。上述發改委發展規劃司負責人日前介紹,2016年進城落戶約160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7.35%,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1.2%,分別比上年提高1.25、1.3個百分點。不過,該負責人也坦陳,目前“只是解決了一部分人的落戶問題,實際落戶進程不及社會預期”,尤其是外來人口較多地區的實際落戶進程仍不及預期。

  他説,目前有些地方對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戰略意義,對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這一重要決策的堅定決心仍然認識不夠,過多考慮落戶後增加的短期成本,而忽略敞開戶籍大門帶來的人口紅利和遠期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取消購房落戶政策,將租賃房屋納入“合法穩定住所”的範疇,成為一種新的趨勢。目前,住建部已會同有關部門選取了廣州、深圳、南京、杭州、廈門、武漢、成都、瀋陽、合肥、鄭州、佛山、肇慶等12個城市作為首批開展住房租賃試點的單位。

  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胡剛分析,租賃房市場的發展,將加速人口向大城市的集聚。“房價高阻礙了年輕人特別是剛走出校門的學生在大城市落戶,租房新政使年輕人有了新路,降低了入戶城市的門檻。”

  例如,鄭州明確,在縣 (市)、上街區政府駐地鎮和其他建制鎮有合法穩定住所 (含租賃)的人員,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和父母,可根據本人意願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在城鎮以社區為單位,設立社區公共戶口。對在本轄區實際居住但無本人合法房屋産權的人員,統一在社區公共戶口落戶。

  此前6月,濟南市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提出,取消投資納稅、購買房屋等落戶限制,對市內五區(歷下、市中、槐蔭、天橋、歷城)以外常住戶口人員,在該區域內同時具備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合法穩定就業且按規定參加本市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滿2年,本人及配偶、未成年子女,可在居住地申請落戶。

  一旦對人口有較大吸引力的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戶籍進一步放開,將吸引人口集聚。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告訴記者,北京和上海的城市人口已經超過了2000萬,確實出現了很多“城市病”,但很多二線城市的人口在五六百萬,離北京、上海的距離還非常遠,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初審編輯 高聰聰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