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商成“燎原”之勢 滯銷農産品變“網紅”(圖)

2017-07-20 11:23:53 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珂 齊志明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5年來,我國農村電子商務蓬勃發展,星星之火漸已燎原。農村各類經濟主體與大型電商企業協調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對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和改善人民生活發揮著積極作用。

  農産品觸網,滯銷商品變“網紅”

  紙皮核桃、葡萄幹、柿餅、紅棗……這些都是陜西武功西域美農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主打産品。“有了電商,以前愁銷路的農産品,如今都成了搶手的網紅。”在該公司的備貨倉庫,創始人李春望打開了話匣子。

  李春望説,在陜西,不少縣市都有優質的特色農産品,比如富平柿餅。但長期以來,明明很好的柿餅,就是賣不上好價錢,甚至滯銷,為解決這個問題,李春望打算在電商上做文章。他帶著團隊搞行銷、創品牌,慢慢把富平柿餅的名字做了起來。以前收購價格6元一斤可能還沒人要的柿餅,現在收購價達到15元左右。“農村電商像是在供需之間修通一條高速路,讓産品更好匹配市場。”李春望説。

  在甘肅環縣,農村電商也帶來類似的變化。在樊家川鎮,記者見到了樊家川慶州小雜糧合作社理事長李濤。“去年6月上線,不到一年就賣了500多萬元,今年計劃完成2000萬元的銷售額。”李濤説,從觸網前發愁沒人買到觸網後發愁會斷貨,合作社經營的網站不僅解決了本鎮小雜糧的銷路問題,訂單多時還會從鄰鎮收購。

  在合作社的銷售店門口,寫有“大量收購”的告示板很顯眼:紅小豆每斤3.2元、綠小豆每斤3元、穀子每斤1.3元……“價格高多了,農民也更願意種糧了。”李濤説。

  數據顯示,我國農村電商的農産品上行方面,2016年農産品網路零售額達到1589億元,帶動農民增收超過100億元。農村網店超過800萬家,佔全網25.8%,帶動就業超過2000萬人;農村網路零售單品數達到2.93億個,佔全網20.3%。農産品借助電商上行,不僅解決了農産品的銷售問題,也讓想要品嘗各地特色農産品的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

  電商帶動品牌化,産業附加值更高

  全年光照時數2100小時、晝夜溫差大、糖分積累多……武功獼猴桃品質上佳,如果賣成大路貨,實在可惜。但以前沒有電商的時候,線下打品牌可不容易。別説高昂的推廣費,就連大超市進場的門檻都不一定邁得過去。

  電商一來,有了變化。依託電商,武功縣推出“武功小子”作為獼猴桃品牌主形象線上上推廣,並規劃到2020年,發展優質獼猴桃15萬畝,通過農産品品質化、品牌化,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網上銷售農産品規模達到一定程度,還能反向改變農業産業鏈條,農民通過電子商務及時了解市場需求,清楚地裏種什麼可以賺錢,讓農業生産由政府引導推廣轉變為電子商務引導農業産業化;由隨意化轉變為規模化、標準化種植。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環縣。去年以來,依託“小雜糧之鄉”的良好形象,環縣小雜糧網上銷售1760多噸,實現線上銷售額2280萬元,帶動1000多戶貧困家庭戶均增收2萬多元。電子商務産業發展帶動物流、包裝、分揀、客服等崗位實現就業5800多人。

  農村電商助力農業産業化,也需要有成熟的物流配套。以前,我國農村地區物流基礎差,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電商發展。如今,在降低物流成本方面,各地也都展開了不同模式的嘗試。

  單件配送成本高,為什麼不能抱團配送?在這個思路指導下,環縣“最後一公里”配送新模式誕生了:在縣城建立快遞分撥中心,快遞包裹在此整合,然後由郵政統一配送到鄉鎮、村。回縣城的車也不閒著,利用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將上行的郵件統一收集後發往縣城分撥中心,然後再進行分撥發貨。初步估算,這個創新讓物流配送成本平均每單至少降低5元。

  農村電商取得了快速發展,但還處於起步階段。將來,隨著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政策環境逐步完善,農村電子商務主體發展壯大,我們期待農村電商給農村帶來更多令人驚喜的變化。

  初審編輯 高聰聰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