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層的天花板已經有下墜的趨勢,而且裂開了大縫
董大姐家的墻壁只能用塑膠紙包起來
董大姐家的臥室墻壁
剛剛粉刷不足一年的墻皮被漏進的雨水泡壞
剛剛粉刷不足一年的墻皮被漏進的雨水泡壞2
樓頂用油氈布打滿了層層疊疊的“補丁”
墻體表面脫落的斑駁不堪
塑膠紙下面的墻體出現不少裂縫
為了繼續住下去,墻壁只能用塑膠紙包起來。
陽臺上的墻壁潮濕不堪
一遇大風天,墻體表層的沙石嘩嘩往下掉,下雨時,外面下大雨裏面下小雨,墻皮受潮嚴重,墻體出現裂縫,下水管道堵塞嚴重,電線老化……日照市秦皇島路116號院內,有一座1982年建造的職工宿舍樓,由於年代久遠,房屋老化嚴重,已經嚴重威脅到樓內住戶的安全,不少住戶都擔心哪一天在睡夢中“樓塌了”。
3月15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日照秦皇島路116號的該小區院內,見到了該小區的幾位住戶代表。據他們介紹,這座四層小樓原本是海星針織服裝有限公司的單位住房,建成于1982年,共有4個單元,目前裏面還住著32戶人家。“這應該算是日照市最早的小區了,80年代建房能留下來的真不多了。”
遠遠看去,這座四層小樓外層還算整潔,只不過樓頂層層疊疊的“補丁”,出賣了它曾經歷的風雨。據1單元住戶楊大姐介紹,之前這座樓就已經非常老舊了,只不過,十年前小區蓋新樓的時候,單位裏把這座樓一起粉刷了一遍,所以看起來沒有那麼舊。“但是你看裏面和樓頂就行了,全市也找不出這麼危險的房子了。”
記者順著楊大姐的手指看去,發現四層小樓頂層層層疊疊地鋪滿了防水用的油氈布,遠遠看去像是打滿了“補丁”一般。“十幾年前就開始漏雨嚴重,這是我們住頂層的人湊錢給補上的,現在補丁也壞了,修都沒法修。”記者來到南側朝陽的一面,發現墻皮很多都出現了脫落,“有的住戶害怕老往下掉墻皮砸傷人,乾脆把墻皮表層全部砸去,這下都漏出磚頭來了。”
隨後,記者來到楊大姐家,她家住在四單元的頂層樓,因為害怕繼續住下去有危險,楊大姐貸款另外買了套房子,這套房子便以極低的價格租給了租客小高。記者敲門時,小高剛剛將床挪了個位置。“不挪不行了,前幾天下雨的時候嘩嘩漏雨,連燈泡裏都灌滿了水,嚇得我把燈泡都摘下來了。”
“到這屋看看,這墻皮重新刷了不到一年,現在天天往下掉,愁死人了。”在小高的帶領下記者看到,這套房子大約有60多個平方,大部分的墻體都出現了破損掉皮的情況,尤其是東側房間,墻皮呈現出被水泡過的痕跡,不少地方都凸起翹邊,呈現出斑駁淩亂的狀態。
小高告訴記者,自己最害怕的就是下雨天。“外面下大雨,裏面下小雨,一點不過分。”小高告訴記者,平時只要下雨自己就會把所有的容器都擺滿了接水,有一次半夜開始下雨,自己睡的太死了,忘記放盆接水,結果大半夜被三樓的鄰居砸門吵醒,才發現雨水已經滲到樓下,把樓下住戶都給淹了。
楊大姐告訴記者,這些都可以忍受,但是最讓她無法忍受的是,房屋已經出現了很多大裂縫,有一個房間的天花板也出現了下墜的趨勢,自己很害怕哪天睡夢中“樓塌了”,所以她幾年前咬咬牙貸款買了套房子,趕緊搬離了這套“高危房”。“為了買房子到現在還是一身債,但是實在是沒辦法啊,在這住著天天提心吊膽的。”
記者了解到,目前這座四層小樓共有住戶32戶,大部分都是針織廠之前的職工,也有後來買房搬來的,經濟條件都一般,像楊大姐一樣有能力再買房子的很少,加上年輕人大多白天上班,在樓裏居住的就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一旦發生危險,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家住一單元4樓的董大姐一家就是這樣的例子。董大姐和丈夫原來都是針織廠的職工,多年前董大姐患病之後一直在家治病,向單位請了長期病假沒有工資,丈夫下崗在外面打零工,兩人還要照顧兩位老人和剛上初一的女兒,一家人過得捉襟見肘,根本沒有能力再去買別的房子。記者在董大姐家看到,為了勉強度日,董大姐在墻上釘上了塑膠布,沒有釘塑膠布的地方,墻皮全都腐壞脫落,甚至有的地方已經露出了磚頭。
除此之外,董大姐告訴記者,房子的電線也老化嚴重,動不動就停電,這點最讓她害怕。之前自己也找過電工,想更換一下電線,但是電工表示,這些電線都是鋪設到房屋內部的,只能整層樓更換,而且特別麻煩,電工都束手無策。另外,一到夏天多雨季節,家裏潮濕不堪,陽臺都能長滿青苔,一家人苦惱不已。
家住四單元2樓的胡大姐告訴記者,自己所在的樓層算是最“高檔”的,因為不用擔心像頂層那樣漏雨,也不用像1樓那樣為下水管道堵塞而煩惱。胡大姐告訴記者,四個單元的1樓住戶都遭遇了下水道堵塞的難題。有一次她們單元的下水道都堵到了2樓,1樓住戶只能自己找人重新挖開了下水道,才解決了“水漫金山”的窘境。
記者了解到,相對生活中的種種不便,“不安全”成為懸在所有小樓住戶心頭的一把刀。“這种老樓在建造的時候根本沒用多少鋼筋,大部分都是水泥石灰的,現在能從樓板間隙看見下一層樓內,一旦來場大雨或者小地震什麼的,準得塌。”在記者採訪中,大部分住戶都向記者表達了他們的擔憂。然而考慮到外面高昂的房價,他們卻不得不在這樣高危險的房子裏繼續住下去。(見習記者 侯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