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自網路)
古村經濟讓傳統村落煥發新生機
古村落承載和孕育了民間藝術、建築、民俗等民族文化,積澱著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文化氤氳,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為了不讓文化瑰寶失傳,淄川區先後建設聊齋紀念館、將聊齋俚曲課列為區實驗小學校本課程、成立聊齋俚曲藝術團進村下鄉演出、舉辦蒲松齡短篇小説獎和蒲松齡文藝獎……
“每個村落都是一部厚厚的史書,古村落作為一種文化的象徵,也需讓新風氣吹進來,喚醒沉睡的歷史文化。”太河鎮上端士村黨支部書記李春敬説,文化是水,唯有流動的古村落文化才能永葆生機。
近年來,淄川區立足資源優勢,以發展生態鄉村遊、文化旅遊等方式,對古村落進行保護性開發利用,為略顯頹態的古村注入新活力。以上端士村為例,每年接待遊客近6萬人次,村集體收入可達60萬元。
王化軍原是太河鎮後溝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如今,他在村裏開了家“農家樂”,年收入達12萬元。在太河鎮,這樣的“農家樂”已有50多戶。在古村經濟的拉動下,蒲家莊建設蒲松齡故居、聊齋園、舉辦花燈會等帶動聊齋遊,在留住古建築的同時,讓傳統村落重新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