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葫蘆”老太

2016-03-18 09:21:20 來源:中國網山東 作者:王樹海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初冬的天氣説冷就冷,往日在路邊、門口圍坐閒聊的人們仿佛一日之間不見了蹤影。黃昏的小區裏燈光昏黃,路燈透過尚未褪盡的枯葉,濛濛地看著你,像是剛剛睡醒的老人的眼。肚餓身冷,下班後急匆匆地往家趕,突然,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眼睛禁不住尋過去:還是那輛三輪車,還是那件舊棉工衣,還是那個土黃色的頭巾——近一年不見的“糖葫蘆”老太又來了!今年的“糖葫蘆”老太似乎比去年瘦了不少,頭巾邊緣露出的頭髮已經大多數是白的了。

  “糖——葫蘆!”

  初冬的天氣説冷就冷,往日在路邊、門口圍坐閒聊的人們仿佛一日之間不見了蹤影。黃昏的小區裏燈光昏黃,路燈透過尚未褪盡的枯葉,濛濛地看著你,像是剛剛睡醒的老人的眼。肚餓身冷,下班後急匆匆地往家趕,突然,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眼睛禁不住尋過去:還是那輛三輪車,還是那件舊棉工衣,還是那個土黃色的頭巾——近一年不見的“糖葫蘆”老太又來了!今年的“糖葫蘆”老太似乎比去年瘦了不少,頭巾邊緣露出的頭髮已經大多數是白的了。

  之所以聞聲識人,完全是因為“糖葫蘆”老太的叫賣聲與眾不同。本地人賣糖葫蘆,喊得高亢直接:“賣糖葫蘆啦!”至多把最後的尾音拖長、上挑。 “糖葫蘆”老太卻是只喊三個字:“糖——葫蘆”,且“糖”字喊得相對高一點,尾音拖得長一點;而“葫蘆”二字聲音一下子低了不止八度,很緊湊地低低喊出。所以,從語音上很容易斷定“糖葫蘆”老太不是本地人——東營本來就是個移民城市,勝利油田的職工山南海北的都有;這些年各地的生意人也不斷湧來,所以走在東營的街上,全國各地的口音幾乎都能聽到,“糖葫蘆”老太不是本地人一點兒也不稀奇。

  她慢慢地蹬著三輪車,三五分鐘才喊一聲:“糖——葫蘆”,眼睛也不像一般小販兒那樣四處搜尋買主,而是像個買菜回來的老人。一個年輕的媽媽帶著孩子從樓道出來,“糖葫蘆”老太停下車,從車兜的筐裏拿出幾隻糖葫蘆遞給他們,孩子拿過來就吃;年輕的媽媽邊拿出錢包找錢,邊與“糖葫蘆”老太談論著什麼,滿臉的笑意——看來是她的老主顧了。“糖葫蘆”老太的裝備似乎依然不夠專業,看樣子應該是自己在家做的,用筐裝著,再蓋上布,比那些“專業”的乾淨多了。

  記不清第一次遇到“糖葫蘆”老太是哪年了,更不知道她叫什麼——我心裏管她叫“糖葫蘆”老太。印象裏,“糖葫蘆”老太一直是這身打扮:胖胖的身軀,穿一件舊棉工衣,頭戴一塊土黃色的頭巾,蹬著一輛小三輪。

  這樣的工衣我並不陌生。以前我去東風村去探望遇到事故癱瘓在床的老鄉,他老伴兒正是這身打扮。見我盯著她看,笑著跟我説:“這衣服壓風,暖和!”油田原先有很多這樣的“工農結合”的農業點,丈夫的石油工人,妻子是農業點的農民。後來很多農業點撤了,老鄉家也搬到了城區,多年不見,也不知道他們的生活怎麼樣了。

  “糖葫蘆”老太也是一位“油嫂”嗎?那件工衣應該是她老伴兒的吧?到這個歲數,一般人該在家含飴弄孫、盡享天倫之樂了,而這個老太還要辛辛苦苦在小區裏叫賣糖葫蘆……

  “糖——葫蘆!”

  三輪車慢慢遠去,叫賣聲漸遠漸低的。

  一陣風來,寒氣襲人。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