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小雨,讓週一的濟南陷入爆堵模式,朋友圈再次掀起各種吐槽模式。據悉,雨天地面濕滑車速慢、車流增大、事故多發等成為雨天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但同時也不能忽略不文明駕駛等人為因素。交通專家稱,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過億,駕駛者作為交通活動的最重要參與者,在交通擁堵治理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不文明駕駛正加劇交通擁堵。
吐槽:
平時六七分鐘車程,卻走了一個小時
“早知道這麼堵,我還不如早下車步行呢。”7日上午市民張先生要趕到歷城區人民法院辦事,考慮到週一會出現擁堵,為了趕在9點趕到地點,他特意提前出門,早上7點就從濼源大街的家中出發。
“從我家到歷城法院最多也就一個小時就能趕到,我覺得提前了兩個小時應該不會有問題。”張先生説,沒想到的是他還是低估了濟南市的道路擁堵狀況。坐上公交從和平路山大路到燕子山路,短短兩站路就用了整整20分鐘時間。燕子山路和解放路更堵,從燕子山路到二環東路4站路平時最多也就六七分鐘的車程,卻整整走了一個小時。“步行都比坐車快”。
擁堵的不光是解放路、和平路,在經十路上,王女士在愛人陪同下駕車去醫院産檢,從和諧廣場到市立五院,1000多米的路程堵了半小時。
“這是什麼節奏,想不遲到難啊,出門十五分鐘了一扭頭還能看到小區大門。”7日一大早,濟南市民的朋友圈裏就開始了曬堵大賽,朋友圈也被各種擁堵照片刷屏。“網友@流海漂明稱,“十二公里的路程坐公交車需要近2個小時,換算一下,跟步行差不了多少”。@楊淼説,“七點出門,九點到辦公室。”@拉風囧男人稱,“在經八路民生大街最堵的地方,我可以睡上半個小時。”
據濟南交警官方微網志資訊:7日早因雨,濟南市經十路、解放東路、二環東高架、從全福立交橋到山大北路、山大北路至燕山立交、北園高架、經十緯一路、經四路、緯二路、舜耕路車等眾多路段出現堵車。交警介紹,因為週一加上雨天影響,7日的早高峰從早上7點左右就開始出現,一直到上午10點左右路面上交通流量才慢慢緩和。
析因:
發生交通事故,1分鐘能堵500米
據本報之前報道,濟南交警部門表示:雨天地面濕滑車速慢、車流增大、不文明行車、事故多發成為雨天加劇擁堵的主要原因。
此前,濟南交警部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曾表示:由於雨天道路濕滑,會造成剎車距離延長,駕駛人和行人視線都會受到影響,事故發生率要比日常上升10%左右。
而交通事故對於道路通行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該負責人稱,如果發生了交通事故,1分鐘不撤離現場,就能堵500米。如果事故停留的時間更長,就極易造成區域的擁堵甚至交通癱瘓。
下雨天車流量之所以增加,主要歸因于部分市民在雨天怕被淋濕的心態。家住上海花園的張先生在解放路上班,離單位不遠,平時坐公交車甚至步行上下班,而下雨天他卻選擇開車。此外,不少市民怕家人朋友淋雨,專程開車去接送上下班,也無疑加重了市區中心的車流量。“只要有車,一下雨就基本都在路上。”濟南高新交警大隊説。
不容忽視的是,雨天堵車還與不文明行車等人為因素密切相關。“下雨天路上車輛本來就多,司機再搶道、加塞,不堵才怪。”市民張先生認為,隨意加塞、變道等不文明駕駛正逐漸成為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
“快到路口了,眼見著綠燈亮起,就是不見前面車動。”市民王先生介紹,從燕子山路早市到經十路路口僅500米,卻足足等等了5個紅燈,走了近20分鐘。臨到路口,他才發現,原來是路口加塞車輛令燕子山西路堵上加堵。“四五輛車直接逆行到路口,在加塞變道過紅燈。幾輛車索性直接逆行過紅綠燈。”
調查:
因4輛車加塞拐彎,13車等了4個信號燈
誠然,城市交通擁堵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導致。汽車保有量大首當其衝,路網完善程度、交通參與者監管能力等因素不容忽視,但更離不開規則、守法意識等汽車文明“軟體”環境的支撐。近日來,記者調查發現:加塞、隨意變道等不文明駕駛行為正在加劇著城市的交通擁堵現狀。
7日中午,記者來到經十路與山師東路交叉口一帶。因靠近千佛山醫院與省中醫院,該路口的車流量較大。12時,經十路左拐車道上13輛車排隊等紅燈。離該路口十多米遠,一輛亮著左轉向燈的白色越野車,企圖加塞拐彎,另有3輛汽車尾隨白車。
綠燈亮起,頭四輛拐彎車輛並沒有為其騰空。等第五輛車時,該車與前車約有一米多空間,白色越野車見有空可插便強行拐入。後車只能踩剎車,隨後,一整排的車尾先後亮起剎車紅燈。其他三車,分別在第七、第九輛排隊車輛拐彎時,加塞成功。
據計算:13輛排隊拐彎車,因4輛加塞車,拐彎效率大大降低,共用了4個信號燈的時間才全部通過;而若不加塞,僅用2個信號燈便可通過。
市民李先生已有十多年的駕齡,開車時被人變道加過塞,也變道加過別人的塞。“看到別人加塞,也很氣憤。但如果我有急事,也忍不住加塞。”李先生説,如果大家都不變道加塞,他也可以做到。但現在“我不幹他們幹,心裏不平衡。”
濟南市交警支隊高新交警大隊相關民警介紹,市區一般道路上每個車道的通行效率相差不大,即便加塞成功,行駛時間也不見得能快幾分鐘,盲目加塞並道只會加劇擁堵。
“在車流量較大的路段,每小時40公里的勻速狀態下,一腳急剎車就能影響10輛—20輛車,受影響路段能達到四五百米長。”該交警解釋,類似蝴蝶效應,一輛車加塞或隨意變道,會讓下一輛車延遲幾秒鐘啟動,依次一輛輛車傳導下去,到第100輛車,有可能已經延遲了10分鐘,由此造成了一個堵點。
提示:
機動車數量飛增,駕駛人素質也應進步
山東交通學院教授蔡志理認為,目前,濟南交通設施設備在技術層面已經做出很大改進,幾乎可以滿足人們的交通出行需求,而駕駛者精神文明的提升卻遠遠滯後於交通硬體設施的改善。
蔡志理稱,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過億,駕駛者作為交通活動的最重要參與者,在交通擁堵治理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不文明駕駛加劇了交通擁堵,而且容易引發路怒症,由此引起的攻擊性駕駛行為後果嚴重。”而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2015年查獲“路怒”違法行為超過1700萬起,同比上升2.8%。
“隨著機動車數量的快速增長,我們注意到,加塞、別車等不文明駕駛行為已經成為致堵的主要誘因。而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駕駛人的文明素質也應隨之不斷進步。”濟南市公安局副局長、交警支隊支隊長王宗岩曾公開表示。
那麼,駕駛者不遵守交通規則的根源源自何處?蔡志理認為,汽車不文明行為與社會快速發展所帶來的觀念滯後有關。“我國在城市化進程還沒有完成的時候,機動化就已來臨。許多人雖然買了車,但還停留在步行意識上,我行我素,不遵守駕駛規則。”
“很多人會在公共領域將本人的自私性表現出來,甚至放大。”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張洪英認為:道路作為社會公共資源,每一位交通參與者都享有平等使用權,而許多駕駛者卻佔為私有,“採用的方式便是加塞、變道等不尊重其他交通參與者路權的不文明行為。不僅造成了交通擁堵,也破壞了交通秩序,這是社會的悲劇。”
“汽車文明社會,不僅要求相關的法律法規要健全,還要求公民有相應高度的守法意識。”北京大發律師事務所(濟南分部)律師李友震稱,雖然中國的汽車社會是汽車保有量、技術水準等硬體在進步,但守法意識、法制觀念相對落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傑 張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