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交往的重要力量
在2016“中國旅遊年”框架下,中印雙方擴大旅遊交往規模仍然有著廣闊的空間。採訪中,業界人士分別就便利簽證政策、增強運力水準、完善服務設施、加強品牌宣傳等提出了建議。
印度是一個較為傳統的國家,宗教色彩、民族信仰、生活習慣等與中國有較大差異。于寧寧期待推動印方提升旅遊接待設施,滿足中國遊客吃住行遊購娛等多方面的深度體驗需求:一是為中國遊客創造安全的旅遊環境;二是通過增加中餐館、增設中文標示、增加酒店中文頻道等,提升中國遊客遊覽的舒適程度;三是期待借助此次旅遊年活動,推動印方給予中國人更多熱情、細緻的服務,儘快發展成為一個更為成熟的目的地。
殷輝表示,對組團社而言,簽證是抓手,解決目前赴印度旅遊的電子簽證和簽證政策效率問題,首先要建立旅遊企業之間交往的信任;其次是提升雙方運力水準。這兩點是需要政府推動的,也是出入境旅遊的難點,接下來就需要看旅遊企業真正的能力,旅遊企業要根據自身情況,開發更多符合市場口味的線路、産品、市場。
梁耀鋒建議,國內各級旅遊部門進一步強化中國作為旅遊目的地的整體旅遊形象宣傳,在印度主流媒體加強形象宣傳和廣告投放力度,還可邀請部分印度媒體到中國來體驗優質的旅遊資源和服務接待環境。印度的出境旅遊市場60%以上集中在西南地區,希望借助旅遊年框架,在這一地區增設旅遊辦事處,進一步強化旅遊宣傳推介力量。此外,中國作為一個整體旅遊目的地,應進一步豐富旅遊産品供給,為印度遊客及工商、文化等業界人士提供更多的空間和可能。
呂玉寶對此表示認同。“在印度市場的宣傳,除了北京、上海等,還有更多適合獎勵旅遊的地方,如杭州等風景、場地、酒店設施良好的目的地,哈爾濱作為冰雪旅遊目的地,對印度市場也會有很大吸引力。”呂玉寶説,希望中印兩國民間有更多交往,兩國關係越來越好,簽證越來越便利。
“共話中印友誼,同享旅遊快樂。”楊忠武説,目前,中國入境旅遊市場的客源仍然集中在美日韓、歐洲等地,印度市場有很大潛力,“相信國家旅遊局一定能辦好旅遊年相關各項工作,為推動中印兩國世代友好貢獻新的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