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劇故鄉:傳承中煥發生機

2016-09-13 18:53:18 來源:中國網山東 作者:鐘文峰 高杜康 責任編輯:王正魯 字號:T|T
摘要】呂劇曲調優美、悅耳動聽,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生動的群眾語言,是山東地方戲的代表劇種,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作為全國有名的“呂劇故鄉”,近年來,廣饒縣充分挖掘呂劇文化資源,因地制宜,多措並舉,保護、傳承、弘揚呂劇文化,讓這一傳統劇種在豐富群眾生活、推動經濟發展、提升傳統文化魅力的過程中煥發出勃勃生機。

  中國網山東東營9月13日訊 “銀花包袱蛇皮帶,二龍戲珠古銅錢,當上衣襖五件整,三件單來兩件棉……”9月2日晚上,在廣饒縣國際博覽中心廣場上,丁莊鎮郭王樂民藝術團表演的呂劇《王定保借當》,吸引了眾多戲迷駐足觀看。“每週五晚上都有演出,演得真好,很多詞兒俺都能背下來了!”58歲的老戲迷宋建英説道。

  呂劇曲調優美、悅耳動聽,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生動的群眾語言,是山東地方戲的代表劇種,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作為全國有名的“呂劇故鄉”,近年來,廣饒縣充分挖掘呂劇文化資源,因地制宜,多措並舉,保護、傳承、弘揚呂劇文化,讓這一傳統劇種在豐富群眾生活、推動經濟發展、提升傳統文化魅力的過程中煥發出勃勃生機。

  搭建百姓舞臺,讓呂劇根深葉茂

  “只要有空,俺就約上幾個戲迷來轉轉,你瞧人家表演的多專業啊。” 在廣饒縣呂劇藝術中心劇場,戲迷陳愛蘭一邊看演出,一邊比劃學習,眼神、動作、神態……自從呂劇藝術中心對外開放以來,來觀看演出的群眾越來越多。

  廣饒縣通過建設呂劇展示、演示基地,為群眾搭建了解、感受呂劇藝術的平臺。成立廣饒縣呂劇文化藝術團,建團以來,共創作、改編、排演640余個劇(節)目,共獲國家級以上獎項15個,省級以上獎項60余個,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在博物館設立呂劇起源與發展展廳,在呂劇藝術中心建設“呂劇藝術展廳”,開放縣呂劇藝術中心劇場,讓觀眾現場感受呂劇藝術的魅力。自2013年起,在縣城區設立了“戲曲大舞臺”,為廣大戲曲愛好者提供了展示、演示的平臺。同時,廣饒縣電視臺還開設了“呂劇跟我學”欄目,邀請呂劇專業演員,教學唱呂劇名家名段。

  培養專業人才,讓呂劇後繼有人

  “縣裏專門派來專業老師,從化粧到伴奏,手把手地給俺們指導,比俺們自己琢磨著自學強多了。”談起前幾天縣裏送來的專業培訓指導,廣饒縣花官鎮樂民呂劇團的演員們覺得收穫非常大。

  針對莊戶劇團演出水準不高,呂劇愛好者出現青黃不接等問題,廣饒縣從全縣莊戶劇團中篩選確定以呂劇演出為主體的10家莊戶劇團,進行重點扶持、培訓,打造基層呂劇推廣普及的生力軍。同時,該縣還編印了5000冊呂劇培訓教材,在全縣12處中小學全面推開了“呂劇進校園”活動,從娃娃抓起,從課堂抓起。對愛好呂劇的小學員展開呂劇身段、唱腔、表演系統教學,為培養傳承人打好基礎。目前,全縣已有3000多名孩子接受了專業的呂劇培訓,不少已經成長為呂劇業內的“小明星”。

  注入時代精神,讓呂劇走出“家門”國門

  “黨是熔爐咱是鋼,做顆螺釘也尋常。進社區咱代表黨的形象……” 今年建黨95週年,廣饒縣呂劇藝術中心新創一部現代呂劇《社區來了新書記》。“我們在傳統呂劇表演形式的基礎上,增添了一些有現代氣息的藝術元素,用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去展現主題、打動觀眾,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劇中扮演馬書記一角的國家二級演員王美霞説。

  廣饒縣實施呂劇精品和走出去戰略,搭建呂劇弘揚發展的平臺。今年完成了經典傳統呂劇《姊妹易嫁》復排復演,自2012年山東省呂劇藝術節和呂劇票友大賽兩大省級呂劇賽事相繼落戶廣饒,廣饒“呂劇故鄉”的品牌已經在國內叫響。去年,廣饒呂劇走出“家門”,參加了“鄉音•鄉情•鄉味•鄉韻”北京地方戲曲演出季山東呂劇專場,演出了經典摺子戲《墻頭記》、《龍鳳面》、《姊妹易嫁》等,深受歡迎。自加入全國演出院線聯盟,多次組織精品劇目到北京、青島等城市演出、參賽,廣饒已經成為呂劇的重要傳播者,為普及和交流地方戲曲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今年6月,縣呂劇團演員張玉梅、李娜赴英國、瑞典演出《借親》、《王小趕腳》等精彩劇目,首次將呂劇這一表演形式送出國門。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