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大格局 大手筆 大胸懷

2016-01-26 16:30:29 來源:中國網 作者:呂鴻 等 責任編輯:呂英河 字號:T|T
摘要】一元復始,歲序更新,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又一次揚帆起航,滿載而歸。2016年1月19日至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沙特、埃及、伊朗的國事訪問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中東之行是習近平2016年首次出訪,也標誌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出訪足跡實現全球覆蓋。

  人民日報1月26日署名文章:大格局 大手筆 大胸懷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實現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球覆蓋述評

  一元復始,歲序更新,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又一次揚帆起航,滿載而歸。2016年1月19日至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沙特、埃及、伊朗的國事訪問取得圓滿成功。此次中東之行是習近平2016年首次出訪,也標誌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出訪足跡實現全球覆蓋。

  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加速演變的世界格局,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大手筆佈局,全方位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一個承前啟後的外交新格局全面展開——中國的全球夥伴關係網路日益成形,中國加快走向世界舞台中心。

  “蹄疾而步穩”。3年多來,跟著習近平的出訪足跡,中國外交佈局清晰可見。出訪20次,累計138天,行程近40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飛行近10圈,足跡遍佈各大洲。同時,各國元首、政府首腦和國際組織代表紛紛來華訪問,握手中南海。

  大國是關鍵,推動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周邊是首要,推動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多邊是重要舞臺,積極參與多邊事務。中國外交延續著基本的佈局框架,同時不斷開拓創新,在處理同外部世界關係中所展現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將傳承與超越、戰略與策略、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有機統一,開局、佈局,呈現負責任的大智慧。

  有步驟,有章法;有高瞻遠矚的戰略佈局,有以簡馭繁的策略運籌;捍衛利益正氣凜然,對待朋友情深義重;該擔責任堅決擔當,外交風雲舍我其誰。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一路走來,始終秉持。國際輿論借拿破侖“沉睡的獅子”斷言:中國已經醒了,而習近平正肩負著帶領全面甦醒的中國走向偉大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

  合作共贏

  “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

  大國是關鍵。

  俄羅斯是大國,又是中國最大的鄰國。

  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展開他履新後的首次出訪,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十八大以來的中國外交佈局從此拉開序幕。中國外交頂層設計層層鋪展,令世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

  抵達莫斯科首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全程陪同,歷時8小時。2014年2月,新春佳節之際,習近平不遠萬里前往俄羅斯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鄰居家辦喜事,我當然要來道賀,同俄羅斯人民分享喜悅。”一語道出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高水準、特殊性。2015年5月,習近平再次來到莫斯科。紅場大閱兵,普京在慶典上講話,稱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3年多來,俄羅斯是習近平留下出訪足跡最多的國家。兩個攜手走向偉大復興的大國,迎來了兩國關係的歷史最好時期,走出了一條結伴而不結盟、共同繁榮的新路。

  美國是大國,中國如何與之相處?

  歷史曾經一再重復大國崛起的怪圈,古希臘學者斷言的“修昔底德陷阱”被視為國際關係的“鐵律”。德國學者沃爾夫岡·希恩甚至在專著中預言,隨著中國日益崛起,中美可能滑向一場“新冷戰”。

  然而,中國領導人就中美關係展開的高瞻遠矚的思考,中美在應對氣候變化、伊朗核問題等諸多重大領域合作的事實及其所彰顯的引領作用,有力地駁斥了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論調。

  “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中美擁有廣泛而重要的共同利益,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中國夢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習近平關於中美關係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顯示了對構建新型大國關係這一歷史使命的擔當。

  2013年,莊園會晤。兩國元首以政治擔當和智慧,達成共同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共識。2014年,瀛臺夜話。習近平放眼長遠:“我們不能讓它停留在概念上,也不能滿足於早期收穫,還要繼續向前走。”2015年,白宮秋敘。雙方重申繼續構建基於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當然,這一進程不可能一帆風順。習近平以蘊含中國智慧的哲學思維看待分歧:“要看大局,正所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習近平主席提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這是一種富有智慧的政治遠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如是表示。著名國際關係學者、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認為,美中加強各層面交往,客觀理性看待對方,完全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既要堅持正確方向,也要一步一個腳印,積水成淵、積土成山。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為大國和平相處、人類共同發展探尋新路,這種努力既惠及當下,也必將澤被後世。

  大國集中的大洲,是創造西方文明的歐洲。

  中歐是當今世界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國際關係民主化的時代背景下,中歐合作更具全球性、戰略性、示範性,對推動國際力量平衡、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意義重大。

  習近平3次到訪歐洲,提出“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座橋梁,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2014年3月,習近平出席在荷蘭海牙舉行的第三屆核安全峰會,並對荷蘭、法國、德國、比利時進行國事訪問,此訪開創了中國外交史的諸多第一:中國國家元首首次到訪荷蘭,首次到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首次到訪歐盟總部,充分顯示出新形勢下中國對歐洲的高度重視。

  2015年10月,習近平專程飛赴倫敦,英國王室用皇家馬車將習近平主席夫婦請入白金漢宮。緊接著,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奧朗德先後來到中國。中歐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外交亮點紛呈、目不暇接。

  中歐從未如此接近。中歐史新一頁,中歐夢大篇章,正徐徐展開。

  習近平推動中俄、中美、中歐關係取得新進展,良性互動、合作共贏,為當今國際關係體系增加了迫切需要的穩定性。3年多來的中國外交實踐形成了一套閃耀歷史唯物主義哲學之光的全方位大國外交戰略,既為中國自身進一步發展創造了重要條件,又為國際體系的發展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貢獻。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