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長保質期的進口牛奶靠譜麼?

2016-10-14 09:14:22 來源:新華網 作者:趙兵輝 責任編輯:孫佳樂 字號:T|T
摘要】【超長保質期的進口牛奶靠譜麼】進口奶製品近年來在中國市場銷售火爆。最新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國進口液態奶總量42萬噸,已接近去年全年的進口量,預計全年進口量將達到70萬噸。而近期包括德國、澳大利亞産進口牛奶先後爆出食品安全問題,讓進口牛奶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超長保質期也讓進口牛奶飽受質疑。

  進口奶製品近年來在中國市場銷售火爆。最新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國進口液態奶總量42萬噸,已接近去年全年的進口量,預計全年進口量將達到70萬噸。而近期包括德國、澳大利亞産進口牛奶先後爆出食品安全問題,讓進口牛奶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超長保質期也讓進口牛奶飽受質疑。

  市場 近七成進口牛奶來自歐盟

  自2008年以來,我國進口包裝牛奶持續大幅增長,從2008年的7000多噸,增長到2015年的46萬噸,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80%,成為全球最大的包裝牛奶進口國。

  來自海關的數據顯示,進口牛奶呈現出量增價跌的態勢。今年1-8月中國共進口鮮奶42.32萬噸,同比增加63.4%,進口額4.25億美元,同比增長48.3%,平均價格為1004美元/噸,同比下降9.2%;8月進口鮮奶5.57萬噸,同比增加30.5%,進口額0.54億美元,同比增長28%,平均價格為968美元/噸,同比下降1.9%。

  從終端渠道看,此前進口液態奶多來自日本、南韓等相鄰國家,而如今超市貨架上擺放的進口液態奶不僅品牌眾多,進口國範圍也在逐步擴大,以歐盟國家為主,來自紐西蘭的數量正在快速提升。以今年1-8月為例,在42萬噸的進口液態奶總量中,來自的歐盟達28.89萬噸,佔68.3%,同比增加71%;紐西蘭7.77萬噸,佔18.4%,同比增加88.5%;澳大利亞4.45萬噸,佔10.5%,同比增加26.4%。

  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表示,國內進口牛奶增長迅速,一方面是由於國內部分消費者對國産奶信心不足;另一方面是部分消費者存在心理選擇性消費,有獵奇心理,對進口産品有偏好。此外,由於國外原奶價格不斷下降,進口牛奶的價格更便宜,也促進了進口牛奶的銷售。

  據宋亮介紹,由於國際奶價較低,國外主要乳製品出口國的奶價多在4元/公斤左右,因此進口牛奶的生産成本並不高,加上進口關稅為15%,增值稅為17%,以及運費和報關費等費用,1升裝進口牛奶到中國的成本約在6-7元,甚至只有4-5元。

   問題 進口門檻低問題不少

  隨著進口牛奶平均價格不斷下探,在終端市場上,部分進口牛奶和國産牛奶展開低價競爭。龐大的中國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進口牛奶進入。而與此同時,因進口難度小、沒有特殊的監管,進口奶製品的一些亂象也逐漸顯現。

  其中,産品不合格問題首當其衝。此前不久,國家認監委發佈了《暫停澳大利亞巴氏殺菌乳企業註冊資格並全面加強後續監管》的通報,要求澳大利亞主管當局以及所有41家已註冊的巴氏殺菌乳企業限期提交相關技術性證明資料,將組織專家開展技術審核,全面加強對澳大利亞乳品生産企業的後續監管,督促其持續滿足註冊要求。

  國家質檢總局公佈的進境不合格食品、化粧品資訊顯示,今年1-7月,幾乎每月都有進口牛奶被檢出不合格問題,而澳大利亞巴氏殺菌乳則屢次登上質檢“黑榜”。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公佈的資訊顯示,今年上半年就有12批次來自澳大利亞的巴氏殺菌乳出現品質問題。其中6批次大腸菌群超標或菌落總數超標,2批次超過保質期,2批次非脂乳固體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1批次未按要求提供證書或合格證明材料,1批次標簽不合格。

  而進口牛奶整體也是問題頻出,據媒體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今年已有45批次的進口問題牛奶被銷毀,來源包括德國、法國、丹麥、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其中也不乏愛氏晨曦、百吉福、荷蘭乳牛等品牌産品。原因多為菌群超標、酸度超標、發黴、食品添加劑不合格、包裝不合格等。

  宋亮表示,出現大腸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超標等問題,生産商要負主要責任。之所以進口牛奶頻頻出問題,一方面和澳洲、歐洲的部分企業對生産品質把控不嚴,導致生産過程中出現失誤有關。另一方面,中國市場已成為各國奶企爭奪的焦點,出口國急於將牛奶輸出到中國,但對貨品的品質檢測把控不嚴。

  據業內人士對媒體透露,目前國內對於進口牛奶沒有特殊的監管,以包裝食品的形式進口,備案完整、手續齊全的話,只要3-5個工作日就可清關,檢驗檢疫方面則需要15到30個工作日,通過即可上架銷售。宋亮建議,在目前乳製品進口量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應儘快提高進口門檻。有關部門應儘快建立預檢機制,統一檢測標準後,由生産國的檢測部門先預檢,而國內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也可以介入,避免問題産品輸入。

  提醒 並非所有進口鮮奶都是巴氏奶

  據了解,目前進入中國市場的進口牛奶,大部分都是常溫奶。雖然銷售火爆,但進口牛奶也存在一大短板,就是新鮮度和保質期的問題。

  在一場奶業論壇上,有專家指出,許多進口到中國的牛奶品牌,其主要市場就在中國,甚至是“特供”中國的常溫奶,他們自己並不喝。據專家透露,目前已進入中國市場銷售常溫奶的近30個國家中,有20多個國家本身以巴氏鮮奶消費為主,可以説是專門針對中國市場做常溫奶的。

  據了解,國內消費者所熟悉的常溫奶通常採用135℃以上的超高溫滅菌工藝,可以保證長期儲存,與之不同的是,巴氏奶必須在2℃-6℃冷藏,需要全程冷鏈運輸,銷售半徑也只有三五百公里,並不適合長距離的進出口。不過,市場上存在著個別商家利用消費者對液態奶不甚了解而誤導的情況。如某款熱銷的進口液態奶,號稱鮮奶,但標簽中又標注經132℃高溫處理,是經高溫處理的滅菌乳。明明保質期有6-8個月,卻故意標注保質期只有14天,放在商超的冷藏室銷售,給消費者以“進口鮮奶”的假像。

  “只有巴氏殺菌的牛奶才能稱為鮮奶,與超高溫殺菌的常溫奶相比,巴氏殺菌奶保質期特別短。”宋亮表示,巴氏奶在70℃-80℃間殺菌,一般保持期就只有7天。現在工藝比較先進,保質期可能更長,但不會超過14、15天。

  乳業專家王丁棉透露,在國外,消費者日常喝的牛奶90%都是低溫奶,必須冷藏,就是為了保證牛奶的營養成分不被破壞。保質期長了,牛奶裏的生物活性物質含量也就低了。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