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省份每人平均GDP邁入“1萬美元俱樂部”

2016-02-03 14:28:16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全國已經有10個省份每人平均GDP突破1萬美元,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內蒙古、廣東、福建、遼寧和山東。換句話説,目前沿海主要發達省份都已經邁過了這個門檻。

  重心仍在南方

  彭智敏表示,目前經濟增速受到較大影響的省份,大多是計劃經濟色彩比較濃厚的地區,“這些地方經濟活力不足,産業過度依賴重化工業。並不是説發展重化工業就不好,日本、德國的重化工業也十分發達。但人家的科技含量非常高,而我國這些省份的重化工業主要是數量的擴張,沒有質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與遼寧相似,原本經濟總量位列第六的河北由於這兩年增速放緩,2015年首次被四川超過,退居第七位。彭智敏説,河北也是以原材料工業為主,面臨的環境壓力不小。若未來兩湖仍保持較好的增長態勢,河北很可能在一兩年內被超越。

  在本世紀初的幾年,我國經濟經過二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後,以輕工業和出口加工實現原始積累的過程已基本完成,迎來了一個重化工業時代。2005年前後,珠三角和長三角逐漸進入轉型升級階段,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環渤海經濟圈不斷增加在中國經濟版圖中的權重,外界也一度有“區域經濟重心北移”之説。

  但如今,河北和遼寧這兩年的經濟增長都比較緩慢。另一個環渤海省份山東,十年前曾位居全國第二,並一度緊追廣東,但後來不僅被江蘇反超,且與前兩名廣東、江蘇的差距越來越大。2015年,山東與廣東GDP的經濟總量相差近萬億。

  在彭智敏看來,在一定時期內,尤其是資源産品需求旺盛的時候,以能源、重化工業為主的地方日子比較風光,但長期來看,這種模式不可持續。由於産業結構不同,北方很多省份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佔每人平均GDP的比例要比南方沿海發達地區低很多,這也影響到了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

  山東進入“每人平均1萬美元俱樂部”

  在近期召開的山東“兩會”上,山東省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十二五期間,山東全省生産總值達到6.3萬億元,年均增長9.4%。按當年平均匯率計算,每人平均生産總值從0.6萬美元增加到了1萬美元。

  這也是山東每人平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大關。據本報記者統計,全國已經有10個省份每人平均GDP突破1萬美元,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內蒙古、廣東、福建、遼寧和山東。換句話説,目前沿海主要發達省份都已經邁過了這個門檻。

  按照時間來看,2008年,上海成為首個邁進“每人平均GDP1萬美元俱樂部”的省份;2009年、2010年,北京和天津相繼加入;2012年,江蘇、浙江、內蒙古三個省份同時突破這一大關;2014年,福建、廣東和遼寧加入;2015年加入的是山東。這其中,三大直轄市天津、北京、上海已逐步在向每人平均2萬美元大關靠近。

  每人平均GDP上萬美元是一個重要標誌。去年1月,廣東省統計局曾分析指出,從世界範圍看,2013年每人平均GDP在1萬美元以上的國家有65個,預計2014年有66個,如果把廣東作為一個經濟體參與排位,每人平均GDP可以排在世界各經濟體的第65位,達到世界平均水準,這標誌著廣東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髮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很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在進入發達狀態後,經濟增速明顯降低。從這個規律上説,各省份經過幾十年的高速增長後,未來經濟增速會慢慢降低。

  丁長髮説,現在我國整個發展的傳統動力機制已經切換了,原來的傳統動力源不行了,過去靠要素驅動,現在靠制度和創新驅動,結構轉換需要一個較長的週期,沒有那麼快,因此未來各地的每人平均GDP增長將逐步放緩。

  另一方面,很多國家和地區在每人平均GDP跨過1萬美元大關時,産業結構升級優化做得比較好,收入分配和居民社會保障等都很不錯,公共産品的供給很充足。比如南韓,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創新能力,收入分配、國民保障都做得很好。相比之下,目前我國這些每人平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省份,無論在居民社會保障,還是在居民收入分配方面都有較大的差距。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