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帶其剪了頭髮
就在家長替孩子收拾書包時,發生了另一件事,讓家長的情緒有些不穩定。“他媽媽在他書包裏看到了一包煙,這孩子抽煙是家長和老師都知道的,但是之前孩子保證過,説再也不抽了,當時他媽媽還説過,‘你再抽煙就把你頭髮剃了’這樣的話。”
崔副校長説,男孩留了一個比較時尚的髮型,但並不太過分,沒有超出學校的規定,所以學校沒有強制讓其更換髮型,只是家長想以此制約孩子不再抽煙。“昨天看到煙以後,能看出孩子母親有點生氣了,但也沒説什麼就把孩子領走了,到家以後還給老師來了個電話,特別告訴老師一聲,帶孩子到理髮店剪了頭髮,現在已經到家了。”本以為事情就此結束了,卻沒想到,就在這個電話過去沒多久,悲劇發生。
■校方説法
學校責任需等司法鑒定
崔副校長説,老師接到家長再次打來電話時,已經是下午了,得知孩子有了過激行為,校方立刻出動多名老師趕到醫院,幫助孩子母親。校方也十分關心孩子的傷勢,希望孩子能夠安然無恙,可天不遂人願,下午5點多,校方得知了孩子離世的消息。
“搶救的時候,醫生就説有些艱難,沒想到真沒挺過來。説實話,我內心很悲痛,孩子説沒就沒了,真的挺難過的。”崔副校長稱,14日上午,有幾名孩子家長的親戚來到學校,想讓學校對此事給出一個説法,崔副校長對此表示理解。
“我想,可能是孩子家屬不知道在校的這些情況,畢竟孩子沒了,家屬肯定比我們還要難過,來學校了解一下也是正常的。但説我們學校要在此事中負有什麼責任,需要司法鑒定出來,司法鑒定中説我們學校有什麼責任,我們就負什麼責任,絕不推脫。不過在此之外,家長如果對學校有什麼訴求,我們都可以坐下來商量,學校能幫上的一定幫,幫不上的我們也可以向教育部門申請。”崔副校長表示,不論如何,學校都會積極面對此事,對家長伸出援助之手。
■專家説法
教育孩子應從性格入手
14日下午,新文化記者聯繫到了吉林省心理教育協會諮詢診療中心王雲海副主任,王雲海表示,教育孩子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輕信朋友圈中各大教育理論,教育應因人而異。
“很多家長都找過我,説現在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哄也哄過,罵也罵過,但就是不聽話,問我怎麼辦。其實現在的孩子,確實跟以前老一輩那個時代的孩子不同了,不能以那時候的思維來想現在的孩子,更不能輕信那些朋友圈裏寫的教育理論,興許這套理論在別人家孩子身上好使了,但在你家孩子身上就不好使了,反倒激化了矛盾。”
王雲海説,很多家長覺得,小時候自己也被打罵過,並不覺得有什麼,就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嚴厲的教育,不顧孩子的心理。“有的孩子確實是,嚇唬一下就聽話了,但有的孩子就嚇不得,這跟性格有關,一定要先把握住孩子的性格脈搏,知道他是什麼性格的人,再進行相應的教育方式。”
王雲海説,孩子的性格,從很多小事中都能夠窺見一斑,如果發現孩子在平時生活中就有過激的行為,那麼在教育過程中,就需要先跟孩子建立起情感,在發現問題以後,自己首先要冷靜,多跟孩子溝通,不要對孩子言語過激,更不要留孩子一人,以免孩子想偏,發生過激的行為無人制止。
“教育孩子,不要多説自己想聽的話,首先説一些孩子想聽的話,發生問題,孩子也會惶恐,會傷自尊,多跟孩子交流,將事情冷淡下來,過後再進行教育,就能避免矛盾激化,最終發生無法挽回的局面。”(石天慧 馬玉軒 梁悅 高若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