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實今晨因病去世 曾言死後白鹿原可墊棺作枕(組圖)

2016-04-29 10:04:13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1986年的4月,陳忠實趟過冰冷的灞河坐上公共汽車前往陜西藍田蒐集寫作資料,兩年後開始《白鹿原》的寫作。寫這部長篇小説的初衷,用陳忠實的話説:我要給我死的時候,做一部墊棺作枕的書。

  相關新聞

  (以下是2012年9月15日媒體對陳忠實的報道)

  陳忠實:寫《白鹿原》是要做一部死時墊棺作枕的書

陳忠實今晨因病去世 曾言死後白鹿原可墊棺作枕(組圖)

  小説《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2012年9月15日電影《白鹿原》終於在今天全國公映,陜西作家陳忠實的這部小説自1993年出版後,就被讚譽為一部“民族的秘史”、“當代中國文學的里程碑”,不少人最近在微網志上表示,在看電影前要先再看一遍原著。那麼,當年50歲的陳忠實為什麼要下定決心寫下這部大部頭的小説?

  1986年的4月,陳忠實趟過冰冷的灞河坐上公共汽車前往陜西藍田蒐集寫作資料,兩年後開始《白鹿原》的寫作。寫這部長篇小説的初衷,用陳忠實的話説:我要給我死的時候,做一部墊棺作枕的書。

  陳忠實:因為我從初中就喜歡文學,一直大半生都在業餘寫作甚至到後來的專業寫作,截止直到這個小説寫作之前,我儘管也出了幾本中短片小説集,但那些中短小説集都不足以滿足我喜歡了一輩子文學的這個心願,所以那時候我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喝了酒,朋友問説你寫這個小説要寫啥嘛,你下這麼大的功夫到處跑蒐集、查閱資料,喝酒可能喝興奮了,也很感慨,説我要給我死的時候做一部墊棺做枕的書。

  為了了解1949年以前的陜西農村,給《白鹿原》的創作積累寫作素材,陳忠實曾經前往陜西周邊各縣查閱縣誌,後來他回憶説,身在三秦大地上他親眼見證了渭河兩岸鄉村社會的變遷,點點滴滴最終引發了他對於農民心理和命運的思考,而這些思考也成為他創造小説《白鹿原》的源泉所在。

  陳忠實:區上領導把我安排到灞河邊上的一個公社,一個村子,一個村子去給農民分土地,分牲口,牛呀,馬呀,讓農民通過抓鬮抓回去,誰抓上誰回去就成誰的了,已經到半夜了,月光朦朧騎著自行車回住地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我跟30年前的柳青正好互為一個反動,柳青當年在長安縣走村串巷説服農民把土地歸攏到一塊建的合作社,30年起碼過去三代人了,任何一個稍微會思考的人都會想到這30年中國鄉村經歷了什麼?

  兩年之後的1988年清明節前後,陳忠實把妻兒和長輩安置在城裏,獨自來到鄉下的祖屋拿著一個大筆電放在膝蓋上,這就開始動筆寫《白鹿原》的初稿,田小娥這個人物的出現讓情與愛成為陳忠實創作過程中反覆咀嚼的命題,他確信必要而又恰當的性描寫不應該繼續成為他寫作的禁區,是他對文學創作理解的一次突破,然而分寸如何把握卻一直是糾纏著他的一個難題,他又無法去請教任何人,但他給自己確定的一條創造原則是,不能把情愛變成吸引讀者的誘餌。

  陳忠實:我最初發表的那些短篇小説沒有女性,寫的老漢,寫這個裏頭涉及婚愛,婚姻、家庭這個問題的時候下了決心,我給我寫了大概是十個字不回避,不僅不回避,而且是撕開寫,看看我們傳統封建文化中最腐朽的那一部分。不作誘餌,不能把寫男女的這些事作為吸引讀者的一個誘餌嘛,它應該是作為人物的精神裏頭,心裏裏頭必不可少的一筆。

  在四年的艱苦寫作過程當中,每一天陳忠實都要經受著各種人物在腦海中的較量,有人曾形象的説,那四年所經歷的糾結讓陳忠實額頭上的皺紋如同黃土高原上的溝壑一般,一條條的加深,四年的時光對陳忠實而言五味雜陳。終於有一天陳忠實對來看他的妻子説,等你這次送的饃饃吃完了,這本小説大約也該劃上句號了。

  1991年臘月二十五,《白鹿原》創作完結。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