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半島記者 付曉曉
裏院是一種具有青島特色的建築形態,由德國人阿爾弗萊德 希姆森于百年前引入青島。10月18日上午,由青島城市建設文化交流協會和青島城市建設集團策劃編寫的《阿爾弗萊德 希姆森回憶錄》一書的首發儀式暨青島裏院建築特色研討會在青島城市建設集團辦公樓舉行。阿爾弗萊德 希姆森的嫡孫赫爾穆特 希姆斯 希姆森專程從德國來青為新書揭幕,並向青島捐贈了回憶錄的珍貴手稿。
回憶錄再現裏院誕生歷史
德佔青島的17年間,青島最大的兩家建築設計公司是F.H施密特公司和希姆森公司,前者主要承建青島的大型公共設施,後者主要承建民居。希姆森公司的創始人就是阿爾弗萊德 希姆森先生,他所建造的公寓住宅成為青島早期城市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希姆森對青島最重要的貢獻,是將亞熱帶建築形式創新成一種新的商住形式引入了青島,這種後被統稱為“青島裏院”的建築形態,也成為希姆森的建築遺産和青島特有的居住樣本。
2011年,阿爾弗萊德 希姆森的後代們在德國波恩自費出版了《阿爾弗萊德 希姆森回憶錄》一書,是阿爾弗萊德 希姆森對自己一生經歷的口述回憶,由他的子女記錄而成,全書約5萬字,圖片近百張。致力於城市建設文化挖掘和整理的青島城市建設文化交流協會專程赴德國接洽了希姆森後人,組織力量對《阿爾弗萊德 希姆森回憶錄》進行了翻譯,並增加了希姆森創辦的祥福公司部分經營資料以及對該公司工程相冊中所有建築作品的解讀,出版了中文版本。發佈會上,青島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惠新安,青島市政協副主席、青島城市建設文化交流協會名譽會長郄晉生,青島城市建設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孔少武和赫爾穆特 希姆斯 希姆森共同為新書揭幕,《阿爾弗萊德 希姆森回憶錄》正式與島城讀者見面。
回憶錄再現了裏院的誕生歷史。1905年,阿爾弗萊德 希姆森在總督府建議下,與人合夥成立祥福洋行,建設用以出租和出售的住宅。在回憶錄裏,他講述了自己關於裏院的最初構想:“我買了一塊方形的地,在這塊地臨街的四面建造了商店和住房,並且在中間留了一塊空地,用做過道和兒童遊戲場。每一幢房子底層都有一間商鋪,商鋪之上有一間居室。房子後面的高墻將我們和鄰居家的庭院隔開,院子裏有一個簡易廚房,庭院末端是一個很大的公共院子。”這個構想後來被阿爾弗萊德 希姆森付諸實踐,並奠定了裏院的基本範式。
希姆森的嫡孫赫爾穆特 希姆斯 希姆森向青島捐贈了回憶錄手稿。
希姆森後人捐贈回憶錄手稿
在回憶錄中,希姆森從自己的童年生活開始,介紹了他本人豐富多彩、命運曲折的一生,其中青島的歲月最讓他難忘,用希姆森自己的話説:“回顧一生,我最大的成就莫過於1898年至1914年在青島經營建築公司了。”阿爾弗萊德 希姆森的嫡孫赫爾穆特 希姆斯 希姆森專程從德國來青,參加了《阿爾弗萊德 希姆森回憶錄》的首發儀式。他表示,“爺爺的回憶錄使用的是聚特林字,這種字體現在已經不通用了,只有少數人能看懂。我的妻子2011年將100頁手稿輸入電腦,才使回憶錄得以印刷。感謝青島城市建設文化交流協會提議並組織將回憶錄翻譯成漢字。”
據了解,該回憶錄是由青島城市建設文化交流協會和青島城市建設集團策劃編寫的“青島印象叢書”的首部,由青島出版集團出版。為了表達感謝,赫爾穆特 希姆斯 希姆森向青島城市建設文化交流協會贈送了其祖父所撰寫的回憶錄的手稿,手稿將作為珍貴的中德文化交流的見證收藏于青島印象博物館。
專家研討青島裏院建築特色
發佈會上,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設計研究中心設計總監、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工程學博士、青島市南政協人文歷史研究會理事金山做了專題演講。在金山看來,《阿爾弗萊德 希姆森回憶錄》的出版為青島裏院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最珍貴的是,它讓我們看到了裏院的最初形成階段,也了解到了設計者最初的想法。”金山表示,“在當前的轉型發展過程中,裏院建築和裏院街區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