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首份年度創客報告:平均每天誕生183個老闆

2016-01-28 09:15:3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青島首份年度創客報告:平均每天誕生183個老闆---根據青島市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的調查統計,我市大學生創業的領域主要集中在電子商務、網路科技等網際網路相關領域,這個比例約佔所有創業行業領域的40%左右。 共計142個創業企業和團隊,按照所從事行業類別劃分土建工程類15個、機械製造類6個、能源開發類5個、電子商務資訊類26個、外語外貿人才類6個、文化傳媒類34個、創意綜合類31個、網路科技19個。

   (2)O2O項目受初創者和資本青睞

   青島日報/青報網《青島創客》全媒介平臺在2015年4月30日開啟“創客秀”項目徵集,經過報名、篩選,截止12月底,共有187個項目在青島日報展示。在這187個項目中,涉網際網路項目共計67個,佔比37.0%。其中,O2O項目數量最多,共計27個,佔網際網路類項目的40.3%。

   這些O2O項目幾乎涵蓋了餐飲、租房、兼職、家裝、交通、培訓、物業等各類生活服務行業。

   在“青島創客”微信公眾號發佈的青島本地企業融資表中,共有19家初創企業在2015年完成了天使輪和PreA輪融資,公佈了投資方和融資額度。其中,16家企業的項目屬於網際網路類。

   在這16家企業中,O2O項目有5個,分別是:管家幫忙、師門鏢局、就業街、e點兼職和無限社區,涉及本地生活服務、高校服務、求職就業、高校兼職和物業等垂直領域,融資額度從100萬到600萬不等。

   (3)綜合型孵化器中網際網路企業佔比偏高

   報告選取了盤谷創客空間和青島國際創新園的統計數據作為樣本,進行分析。

   以盤谷創客空間為例,2015年度共有53家企業入駐,其中,網際網路相關企業多達44家,佔比高達83.0%。

   這些網際網路企業中,從事網路技術項目的有17家,電商項目16家,O2O項目11家。

   以青島國際創新園為例,截止2015年12月底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園區入駐的中小型創業企業總數為89家,涉網際網路企業共計42家,佔比47.2%。其中,軟體資訊類項目共21家,佔比23.6%;電子商務類項目共21家,佔比23.6%。

   (4) “網際網路+”的政策“紅包”

   網際網路創業之所以能在2015年度蓬勃發展,很大程度上離不開政府政策對“網際網路+”行業的扶持。2015年,青島不僅從宏觀全局層面上發佈了《青島市“網際網路+”發展規劃(2015-2020)》,還在各類就業創業政策中為電商等小微企業送去福利。

   2015年12月,經市政府同意,市發改委發佈《青島市“網際網路+”發展規劃(2015-2020)》(以下簡稱“《規劃》”),確定了我市“網際網路+”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規劃》提出,爭取到2020年,我市初步形成網際網路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網路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互動發展的新格局。

   此外,在2015年1月5日,我市出臺的《關於進一步明確城鄉一體就業創業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創業和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實施辦法》中。首次將創辦“網店”的小微企業納入一次性小微企業創業補貼的申領範圍。

   2、海洋+

   (1)專業型孵化器作用凸顯

   截止2015年底,藍谷核心區創業中心一期——海創中心接洽項目96個,完成註冊46個,完成在孵企業/項目備案31個。孵化器內海洋産業領域項目達50%以上,主要分佈在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及海洋新能源領域。

   位於市南區的連城海洋生物科技孵化器,是一家專門接受海洋類創業項目的孵化器,目前已有在孵企業18家,“海洋①號”創業苗圃內預孵化項目20余項。創業項目涉及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地質、海洋生態、海洋新技術等“海洋+”新産業,其中,海洋水母繁殖、觀賞、自動捕撈加工綜合技術開發項目申請專利10余項。

   由於技術、知識背景等方面的局限,海洋類創客項目的創業群體呈現出高學歷、高層次人才的特點。依託藍谷海洋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等重大平臺項目的帶動作用,目前,藍谷創業中心一期——海創中心各類人才已達642人,80%以上為涉海專業人才,其中博士佔1/3,外籍人才21人,留學歸國人才18人。

   連城海洋生物科技孵化器的創業者中,高校、科研院所的碩士、博士佔比約70%。

   (2)重點區域定位鮮明

   藍谷核心區定位為“海洋+”創新策源地。依託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深海基地等平臺建設,整合科研力量,落實研發計劃,在海洋基礎研究、近海和深遠海應用技術研究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國際領先的海洋高科技成果。依託國家科技興海産業示範基地,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的公共服務平臺,試點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新機制,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型小微企業培育能力。突出創客空間、孵化器建設,為成果轉化提供便利場所。

   西海岸新區定位為“海洋+”高端産業集聚區。依託西海岸海洋生物醫藥産業園,提高海藻化工、海洋生物酶製劑、海洋生物功能材料和海洋綠色農用生物製劑等産品的生産能力。

   紅島經濟區定位為“海洋+”新興産業孵化區。構建了藍色生物醫藥孵化中心、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和國家大學科技園等藍色創新平臺體系,重點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裝備製造、海洋資訊服務、水下機器人等藍高新産業。

   五、區域

   1、市北:激活傳統産業積澱

   作為曾經的工業企業聚集地,市北區借助老工廠搬遷釋放了大量的場地資源,同時,也遺留下較為深厚的産業資源積澱。在此基礎之上,市北區建立了橡膠谷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紡織谷80·創工廠、中航工業青島科技園等側重特定領域的創業孵化機構,使它們成為傳統産業升級和新興産業培育的重要載體。

   2015年,市北區還加大了創業扶持力度,2015年4月市北區成立了“市北創客邦”創業品牌,並通過“一圈兩片三點泛群落”的佈局,進行區域內創新創業資源的整合與共用。同時,市北區還成立了規模為1億元的科技産業投資基金,設立2000萬元的市北區創新創業發展基金,對眾創空間給予50萬-100萬的補助,對入住眾創空間的創業項目、團隊、人才給予5000到10000元的創業補貼。目前,市北區已建和在建的眾創空間達12家,到2016年底,市北區的目標是建成兩條特色創業街區,10至20家眾創空間,培育集聚創客群體萬人以上。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