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山東臨沂12月5日訊(趙文)為推進鄉風文明建設,蒙山旅遊區柏林鎮按照“反對陳規陋習,倡樹文明新風;反對大操大辦,提倡節儉之風”的原則,積極探索四種模式的墓地建設路徑,切實把移風易俗工作落到實處。
祠堂建設
鼓勵修建村級祠堂,主體建築為地下一層,地上一層;地上一層設計成祭祀殿堂和弔唁廳,相當於紀念堂;地下一層用於安放故人骨灰盒和靈位,按照使用100年設計空間;祠堂院內兩側搭建生態涼棚,用於平時群眾白事待客的外櫃和內櫃,舉辦葬禮;在祠堂一側建設廚房,統一購買鍋碗瓢盆和桌椅板凳,供群眾免費使用。
墓地改造
對全鎮林區外村內的老墓地進行規範,原來有公墓的村可以村為單位在原址或周邊規劃3畝-5畝面積的區域,引導新去世的人員一律安葬於此,並積極引導周邊老墓穴的改造,把原來佔地面積大的土墳,改為統一的新墳墓。新墳嚴格單穴不超0.5平米,雙穴不超過0.8平米,墓碑可採用臥碑或橫碑,按照墓地園林化的要求做好綠化栽植工作,綠化率要在60%以上,適當推廣樹葬墓和草葬墓。在墓區設立統一的祭祀點,並引導鮮花祭祀。
集中分散墓地
對原來沒有公墓的林區外村,規劃新的村級公墓,根據村內現存墓穴和再使用100年來規劃,同時單穴不超0.5平米,雙穴不超過0.8平米,科學規劃面積,並以村為主體進行土地的置換或流轉,按照新標準進行集中埋葬,並做好村民對原分散的墓穴遷到此處的工作。
建設新型集中公益墓地
林區村堅決禁止建設新墳,根據區域位置選擇建設公墓,把臨近林區村的墓穴全部遷到公共墓地。大洼流域、金線河流域、蒙陽流域和明光寺流域,以流域為單位,幾村聯合共建公墓,公墓要設在林區外,按照逐步推進的步驟,墓區不少於20畝的預留地,依據千分之六的死亡率按各村人口進行科學劃片,以建設生態墓地的標準進行建設,並逐步做好墓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建設停車場、道路、綠化、管理處、祭祀點等,讓墓地變為花園,並根據實際需要可進一步擴大面積。目前,興蒙的骨灰堂和紅白事集中辦事點也在積極規劃,林區外的村已都建立了面積不等的公墓,集中型鎮級公墓規劃了三處,其中佔地26畝的龍馬公墓已完成土地流轉,即將開工建設,將於12月31日前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