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售個人資訊5毛錢一條 個人資訊洩露難維權

2016-10-17 09:28:50 來源:大眾網 作者:英子 李暉 責任編輯:王雪 字號:T|T
摘要】很多臨沂市民都收到過類似的“精準”行銷。隨著打擊電信詐騙力度的加強,網路售賣個人資訊的現象看似有所遏制,其實很多網站仍在隱秘售賣,從收集到售賣形成了一條黑色産業鏈。

  買輛車,過兩天就有人推銷保險,車號購買日期一點不差;剛交了房,就有裝修公司來電,詢問是否需要裝修,姓名、房號都一一對應……

  日常生活中,很多臨沂市民都收到過類似的“精準”行銷。隨著打擊電信詐騙力度的加強,網路售賣個人資訊的現象看似有所遏制,其實很多網站仍在隱秘售賣,從收集到售賣形成了一條黑色産業鏈。

  房地産銷售員:個人手機號資訊5毛錢一條

  做過房地産銷售員的小徐告訴記者,出於工作的需要,他曾經購買過個人資訊用來推銷房地産産品。小徐説,他購買的主要是個人手機號,購買網站也是由同事推薦,當時一個手機號的價格是5毛,資訊商販會根據你的需要,把中高檔小區住戶的資訊發過來,如果是要買別墅業主的資訊價格就更高。

  “當時很多同事都買過,公司也給買過,迫於工作壓力,我只好也買。”小徐説,他買的這些資訊準確率達到90%,只有個別因停機或者關機無法接通。“倒賣販子手裏的資訊量非常大,有的全國各地各類資訊都有,普通人很難想像這些資訊是怎麼到了資訊販子那裏。”

  小徐告訴記者,不光是做房地産的行銷人員會購買資訊,有些做保險、商品直銷的朋友得知他有購買的途徑後都會來找他,因為很多行銷人員都需要大量的客戶資料,能夠一下子買到幾百上千人的資訊,很多人願意出錢購買。

  小徐説,一個手機號價格是5毛,看似不貴,卻能給商販帶來很多收益,因為資訊商販手裏的每條資訊不光只賣給一個人,價值5毛的手機號,商販可以賣出好幾回,這一條資訊可能就能讓他收益幾塊錢甚至十幾塊錢。如此一來,商販手裏大量的資訊猶如搖錢樹。

  網上售賣隱秘 連續登陸10天才能看到資訊

  13日,記者在網上找售賣個人資訊的網站發現,這些網站並不好找,即使找到,如果不是老會員也很難買到資訊,而就在1個月以前,記者曾經以“購買者”身份進入過一家名為“酷我資料網”售賣資訊的網站,那時候還可以輕鬆找到賣家。

  當記者再次進入這家網站時,網站仍然有很多售賣資訊,包括各省醫務人員、小區業主、公司老闆等等各類資訊。但是想要看這些資訊,必須要先註冊會員然後才能看,如果第一次註冊不成功,同一個IP地址不能再註冊第二次,還有的資訊保密更嚴,必須是連續登陸過該網站10天的會員才能看到資訊。

  而在該網站的貼吧,原本有很多可以加入的資訊QQ群,或者販賣資訊者留下的微信號和QQ號,但現在,這些號碼多數被刪除,即使有些群號申請加入也不會通過。

  在網站一個貼吧,有貼吧主人發帖稱,最近正在嚴厲打擊電信詐騙,網站很多售賣的消息被封,為了安全起見,很多資訊已經不敢明目張膽的貼到網上,不過如果是老客戶購買資訊,可以通過電話、短信等其他途徑聯繫。

  誘人的經濟利益 催生黑色産業鏈

  任何東西只要有買家,就會有賣家。大量需要公民資訊者的出現,催生了以倒賣公民資訊賺取差價為生的“資訊商販”,他們將購買的大量資訊按買家需求進行分類,明碼標價出售。

  如此大量的資訊,資訊商販是如何獲得的?據公安人員介紹,獲取公民個人資訊的源頭有很多,比如醫院、通信部門、車管部門、保險公司、房管部門、小區物業部門等。還有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病毒等惡意程式竊取用戶資訊,或是攻擊網站,直接竊取用戶密碼。

  在網上,很多看似有趣的網路測試,實際上在悄悄地盜取市民的個人資訊。這些測試往往是一些公眾號在運營,並沒有正規的運營資質,甚至是“皮包公司”。同樣的,諸如“月份簽”等類似程式,也是在通過不同的形式,收集市民的個人資訊。另外日常生活中接到的電話調查等,都可以導致個人資訊的洩露。

  此外,在一些資訊販賣網站記者看到,這些網站不光販賣個人資訊,也成了資訊商販互相交換資訊的平臺,有些商販會在貼吧留言,將自己手中的資訊跟其他商販分享或互換,這樣兩個商販手中的資訊都會增多。

  如今,資訊售賣已經形成“源頭、資訊販子、購買者”“一條龍”黑色産業鏈。

  個人資訊洩露難維權 市民減少資訊曝光率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個人資訊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就被洩露出去了。大量洩露個人資訊屬於違法行為,市民如果遇到該如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山東三禾律師事務所律師徐加瑩告訴記者,出賣、洩露公民個人資訊的行為侵犯了公民隱私權,應承擔侵權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是國家工作人員,還應承擔行政責任;情節嚴重的,還可能構成犯罪,要依法應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當達到法律規定的情節嚴重情形時,出賣、洩露公民個人資訊就涉嫌構成犯罪,應依法承擔刑事責任。”徐律師表示,個人資訊洩露後,市民維權難,根本不知道該起訴誰,因而,這也致使很多人選擇了忍氣吞聲。

  另外,警方也提醒市民,在購物時,不要輕易辦理各類會員卡,填寫詳細資料;填寫各類網路資料時,儘量選擇不公開的保密協議,減少個人資訊的曝光率。除此之外,簡歷、快遞單等涉及個人資訊的資料要妥善保管。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