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航太員出征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飛行乘組由航太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宿東 攝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酒泉10月17日電 題:天宮神舟待相逢 “電科月老”已牽線
作者 王雪姣 張素
飛行一個月有餘的“天宮二號”,終於要和“郎君”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圓滿相會。“神舟十一號”相當重視,還載了兩個“證婚人”見證。
可在茫茫太空,比子彈速度還要快8倍的他們如何精準無誤地找到對方?有了“電科月老”和兩名“證婚人”的指點幫助,這都妥妥的!
擁有了“火眼金睛”,再黑也不怕找不到
在黑暗太空,“神舟十一號”要想追上“天宮二號”,必須隨時掌握“心上人”的實時蹤跡,然後主動“邂逅”,直至完美對接。“電科月老”早就在他們身上分別裝了鐳射雷達“智慧眼”和光學成像敏感器“靈敏的眼睛”,就像擁有了“火眼金睛”,再黑也不怕找不到。
中國電科鐳射雷達項目副總師吳登喜説,在“天宮二號”上搭載了中國電科研製的鐳射雷達合作目標,在神舟十一號飛船上搭載了鐳射雷達主機和資訊處理機。
屆時,由安裝在“神舟十一號”的鐳射雷達系統發出鐳射束,鐳射束照射到“天宮二號”後返回信號,鐳射雷達系統再根據接收到的返回信號計算分析。
未來空間站上可能有多個方向的介面,需要飛行器從一個對介面繞到另外一個對介面進行對接,因此“天神交會”中還增加了飛船繞飛試驗。
吳登喜説,鐳射雷達“智慧眼”又可發揮作用——可以在對接過程中始終“不眨眼”,時刻監視周圍的複雜環境,測量相對位置關係,提供大視場範圍的精確測量數據,引導飛船控制和保障與突出物體有足夠的安全距離。
此外,光學成像敏感器可以確保讓兩個高速運作的飛行器更可靠對接。中國電科研製的導航定位鐳射資訊源為光學成像敏感器提供高品質的光源和保護。
中國電科通過軟體建模倣真和多次試驗驗證,使産品的輸出穩定性滿足了任務要求。在功能、性能和可靠性等同等條件下,産品重量和功耗僅為國際主流産品的二分之一。
毫秒不差的良辰吉日,全靠準時“掐點”
為給新人準時“掐點”,“電科月老”打造了一套幾乎毫秒不差的“時統設備”。
“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的對接就像打仗一樣,指揮員總是要求大家‘對表’,確定統一的時間,各個系統才可以同步行動,否則就會發生對接不上或兩個航太器相撞的後果,”中國電科副總工程師柴霖説。
中國電科部署在發射中心、航太飛控中心、中繼衛星控管中心、衛星測控中心及各測控站、測量船上的“時統設備”起到“對表”的作用,“通過該設備,可為整個航太系統中各種用戶設備提供標準時間信號和標準頻率信號,使分散在各地的用戶設備在統一的時間基準下同步工作,3000年誤差不超過1秒”。
柴霖説,“時統設備”參與“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的發射、入軌、對接、在軌運作和飛船返回等全任務過程。
T0控制臺提供“神舟十一號”發射的倒計時、反饋運載火箭的點火時刻和起飛時刻,並分發到通信、測量和控制系統。為避免單通道資訊傳輸受阻,T0控制臺採用“雙通道”、雙處理的新模式,實現指令的分發與反饋毫秒不差、萬無一失。
甜蜜幸福時刻,“神經元”和“蜘蛛網”可隨時掌握
“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在歷經黑暗尋找後,終於要完成世紀擁吻。
一個月的時間,他們要如何完成相處磨合呢?有了“電科月老”配備的感測器——“神經元”可以隨時監測他們的相處進展。“電科月老”還打造了一張可天地互聯的通信測控“蜘蛛網”,有了它,“證婚人”就可以隨時傳達“情報”。
“感測器是各類裝備最重要的基礎支撐之一,被譽為資訊化裝備的神經元,可以監測火控、伺服機構、發動機等系統的運作參數。感測器一旦失效,就會導致系統無法正常工作,致使裝備失去應有的效能。”中國電科感測器專家智文虎説。
此次,中國電科配套了數十種感測器,應用於運載、飛船、航太員三大系統中的遙測、伺服、熱控、推進、環控生保、航太服等分系統,配套種類包括壓力、溫度、濕度、位移、過載、氧氣、二氧化碳、離子感煙、電導、呼吸、心電、體溫等感測器,其主要功能為環境監測與控制、航太員生理監測、遙測測量等。
海陸空構成的測控網可實現跟蹤、測量、遙控、遙測、安全控制、話音和數據傳輸等功能,並將接收到的測量、遙測資訊傳送給航太飛行控制中心,根據航太飛行控制中心的指令與飛行器通信,建立了飛行器與地面之間唯一的通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