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淪為“學渣”

2016-06-20 15:54:35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葉雨婷 責任編輯:王雪 字號:T|T
摘要】又一個學期即將結束了。每年這個時候,無數的大三學生修完了大部分學分,卻沒有回家過暑假。他們或一頭扎進圖書館,或在各種培訓機構裏學習,或開始報名名校的保研夏令營,這一切都為了一件事——讀研。

  “當時有一位老師的課程要求嚴,結果學院就找到這位老師,告訴他這門課挂科率太高了,應該要求低一點,別讓大家都挂了。”方浩成認為,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老師對學生的要求變得越來越低,而學生就更難自我要求了。

  低要求的課程設置和培養模式讓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輕鬆度過大學4年,而對於把名校設為目標的學生來講,這樣的低要求不僅導致他們基礎更差,也讓他們失去了“開腦洞”的能力與機會。

  “我們對於有些課程的重視度不夠,基礎也很差,上了研究生才知道原來有些課的內容很重要。和清華本科的同學相比,我缺乏創造力和想像力,他們基礎好,‘腦洞’都很大。”方浩成説道。

  而在某知名研究所就讀心理學研究生的陳集看來,自己本科學校的有些老師都不了解自己的課程,有時“自己就把自己講暈了”。

  “由於師資缺乏,按照培養計劃,有些老師不得不教一些非自己研究方向的課程。曾經遇到一位老師,講著講著就讓我們自己看書,他説他也不太明白了。”陳集表示,或許老師們自己也很無奈,這都是普通高校的“心酸”。

  以考研為辦學目的是對學生不負責

  除了普通高校與名校的差距造成的知識短板之外,這些本科時期在普通高校就讀的名校研究生,還經歷了很多名校本科畢業的同學想像不到的迷茫和焦慮。

  現在協和醫學院就讀研三、畢業于某理工類普通院校的吳雪就對自己的未來已迷茫了很久。

  “我所在的本科學校一直在宣傳自己的考研升學率,考研時我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只知道學習好就得考研,卻不知道為什麼考研。如今我才發現,我選了一個自己不是很喜歡的專業方向。”吳雪説道。

  “唯升學率”不僅讓吳雪找不到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還讓她感到自己除了那點考研知識,其他什麼都不會。

  4年的本科生活不僅沒讓吳雪找到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還讓她感到自己除了那點考研知識,其他什麼都不會。“我的專業英語水準達不到閱讀原版文獻的程度,社會學、經濟學基本知識的缺乏更讓我在專業研究的時候受到局限。連很多課程需要的公開演講對我來説都很困難。”

  此外,臨近畢業的她在找工作時還遭遇不少“閉門羹”:很多招聘單位都對求職者的本科學校有所限制。一看到她非985的本科背景,很多單位在“簡歷關”就pass她了。

  “為什麼現在招聘時用人單位會對本科學校有偏見和限制,就是因為有些人在大學時沒有接受到全面完整的本科教育。”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採訪時表示。

  熊丙奇認為,現在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以“考研率”作為自己的辦學目標,學校為了考研的同學改變課程安排,淪為“考研基地”,這已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一些學校對學生進行考核時,非考研相關的科目就讓老師放水,讓大家都過。他們也不要求、甚至不鼓勵學生參與實踐、實驗、實習,學生還是高中式的學習模式。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就算考研分數高,各方面能力還是有所欠缺,學術能力有些偏弱,畢業也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熊丙奇説。

  在目前的“普通高校本科生——名校研究生”的成長模式下,學生可以擺脫普通本科高校的身份,成為一所名校的研究生,但是“不能只為考一個文憑。在本科階段就要考慮培養自己的學術能力,以便考上研究生後得到更好的發展。只為考研而學習,獲取到的知識和能力都非常有限”。

  “出身”好壞並不代表能力高低。北京某知名高校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教授認為,自己所認識的一些普通本科高校考入名校的研究生,在本專業甚至學校中都取得了十分優異的成績。然而,他們的確需要付出比名校本科畢業生更大的努力,才能追趕甚至超過他們。

  因此,對於普通學校的學生來講,熊丙奇認為可以選擇考研,但要有長遠的規劃。而一些普通本科高校要反思自己的人才培養模式。

  “本科院校不應以考研率為辦學目標。”熊丙奇説,“以考研為辦學目的,是一種功利的辦學方式,這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

  對於這些普通本科院校,熊丙奇建議,其發展的出路就是“搞好師資建設和課程建設,提高人才培養品質,在同等層次上做到一流”。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