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加快農村産權、戶籍、社保等制度改革,多策並舉綜合發力,推進外來務工人員市民化、城中村城邊村居民市民化、農村農民就地就近市民化等“三個市民化”,力爭到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55%以上。
據《山東新聞聯播》報道,新學期,棗莊市的孟熙堯高高興興來到城裏上小學。此前,由於戶口在農村,父親孟憲超在城裏打工,他只能和媽媽許艷留守鄉下上學。
棗莊市薛城區臨城街道站前小區居民許艷:“孩子的父親在這裡打工,租的這個房子。”
變化來自新一輪戶籍制度改革,許艷和兒子以租住的房子提出申請登記,順利拿到了棗莊薛城的市區戶口。
許艷:“我們就提供了我們的租房證明,然後居委會就開了接收的證明,很快到派出所申請,就批了下來,把戶口遷過來了,孩子就上學了。”
農民進城落戶“零門檻”。棗莊市提出,只要滿足租房、工作、繳納社保、投資經商等任何一個條件,都可以申請落戶市區,享受均等均質公共服務。很快,街道辦就為許艷辦理了就業創業證,幫她解決工作問題。
棗莊市薛城區臨城街道辦人社中心主任龐林:“像家政、月嫂,還有電商,咱的創業大學都可以培訓,咱臨城轄區有個鞋廠,給你繳納五險,這樣每個月能拿到兩千塊錢左右。”
能進城,有戶口、有學上、有工作,許艷和兒子很快融入了城市生活。可在外務工多年的男主人孟憲超,卻遲遲不肯把戶口一同遷入。
長途貨車司機孟憲超:“主要是什麼,我考慮下一步農村有什麼優惠政策,我把戶口遷走了,就享受不到土地了,各方面的優惠政策。”
孟憲超的擔心正是政策要解決的。孟憲超的老家薛城區周營鎮,正在對承包土地、宅基地、集體經濟收益權分配,確權頒證,農村財産、福利將變成個人資産,參與收益。9月份,山東首次提出建立集體成員資格證制度,農民財産權與戶籍變動徹底脫鉤,進城農民將憑“兩證”享受相應權利。
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巡視員耿慶海:“可以憑藉(農村)集體成員資格證,和戶籍轉移備案證,這在全國是首創,這樣解決了進城落戶農民在老家的權益,不會因為戶籍的轉移而丟失,吃上定心丸。”
圍繞著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目前山東省出臺一系列政策,濟南、青島城區加快取消購房面積、積分制等落戶限制,確保全省實現外來人口“落戶無門檻”;12條財政措施力保進城後公共服務全覆蓋;通過創建100個特色小鎮、設立新的中小城市試點等,挖掘市、縣、鎮吸納人口潛力。
耿慶海:“它涉及到轉移人口的土地、資産、就業、教育、社保、住房、養老、醫療、戶籍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形成1+N的政策,形成系統的政策措施,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落到實處。”
到2020年,山東全省力爭實現680萬外來務工人員落戶城鎮,700萬城中村、城邊村原有居民市民化,320萬農村就地轉移就業人口市民化。(山東臺 王希 張昌興 攝像 張志方 棗莊臺 侯曉文 薛城臺 徐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