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紅01”是我國目前最先進新一代全球級現代化海洋綜合科考船,將於今年10月赴東印度洋執行首航任務,這艘船對我國海洋科技界來説可謂“鳥槍換炮”。新華社記者近日登船採訪了解到,這艘船不僅能原地360度轉圈,還可以在指定坐標保持不動,海上多道地震採集系統等科考設備處於國際領先水準。“向陽紅01”船可獲得從高空大氣到水面,從水體至海底以下數千米範圍的第一手科學數據。
能像“螃蟹”一樣橫著走
記者近日來到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碼頭,遠遠就看到5000噸級“向陽紅01”船挺拔的身姿。全船被噴成了白色,甲板呈綠色,前甲板上一塊黃色的區域是直升機懸停區,紅色的A型架吊放系統和救生艇分外顯眼。
登上“向陽紅01”船感覺到內部裝修非常精緻。記者來到最頂層的駕駛室,這裡是360度“海景房”。船長張志平指著一處操作臺説:“這艘船裝配備動力定位系統,前期試驗證明性能良好。只要海況在5級風、2節流以下,這艘船就能在一個精確坐標保持不動,誤差在2米內。”
“向陽紅01”船隸屬於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所副所長魏澤勳説,船舶動力定位系統對海洋科考非常重要。之前船舶到了指定位置,將科考設備投放下去時位置就變了,科學家很難精確拿到想要的樣品和資料。
當日,“向陽紅01”船在青島近海試航。離開碼頭時,船舶像“螃蟹”一樣橫著離開了。“這是因為我們船艏和船艉都裝了側推裝置。通過控制艏艉側推的螺旋槳,船舶就能原地360度轉圈。”船長張志平説。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船舶管理中心副主任吳永亭將記者帶到一處神秘房間,這裡有兩個二三十米深的“井”,“井”中間有兩個柱狀裝置。“這是升降鰭板。”吳永亭説,“在航行過程中船底會産生紊亂的海流,中間有氣泡,這會影響聲學設備精度。這兩個升降鰭板可以將聲學設備直接伸到海面以下,避免受海面紊流影響。同時,升降鰭板能將聲學設備直接提升上來,方便維修保養。”
不僅科考設備先進,操作也更為便捷
吳永亭介紹,“向陽紅01”船載調查設備共64台/套,分為水體探測系統、大氣探測系統、海底探測系統、深海探測系統、遙感資訊現場印證系統和船載網路系統,涉及地球物理、物理海洋、海洋遙感和海洋聲學等學科。
記者了解到“向陽紅01”船最先進的調查設備當屬海洋多道地震採集系統。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室副主任鄭彥鵬介紹,海洋多道地震採集系統是探明海底地質構造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在海洋石油勘探領域應用廣泛。“向陽紅01”船上這套設備的道間距6.25米,比石油勘探領域的多道地震採集系統道間距小一半,因此解析度更高,獲得的數據科研價值更高,相當給海底以下的地層做個CT。“這套設備在8月上旬進行了海試,性能良好。”鄭彥鵬説。
魏澤勳介紹,溫鹽深儀是最常見科考裝備,但以前要人工抬著儀器到舷邊,在布放過程中還要人工扶助防止溫鹽深儀晃動,非常費勁。“向陽紅01”可直接將溫鹽深儀從倉庫吊放進海裏,設備有自動止蕩和升降補償裝置,安全且省時省力。
在“向陽紅01”前甲板上,最引人注目的是30多米長的重力活塞取樣器。“傳統重力取樣器靠絞車和人力,費時費力,經常取不上來樣品。在距海底10米時,船上釋放一聲學信號,重力活塞取樣器開始依靠重力自由下落並插入沉積物,最長可獲得30米的沉積物樣品,可用於地質和古環境演化等領域研究。”
海洋科研不再依靠“借槍”上陣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長李鐵剛説,“向陽紅01”船將有助於科學家揭示大洋環境和海氣相互作用對我國乃至全球氣候變異的調控作用,闡明大洋生態系統的演化機制,查明大洋碳迴圈與熱帶驅動機理及其與我國乃至全球氣候變化的聯繫,探索深海海洋的自然規律和本質,自主開展海底熱泉、冷泉系統與地球深部過程研究等。
從2012年以來,我國新建的三艘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向陽紅01”和“向陽紅03”均由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建造。公司副總經理王渭齡介紹,這三艘船使用的是同一個設計船型,“科學”號交付較早,“向陽紅01”和“向陽紅03”在建造時又進行了系列優化,包括重力取樣收放系統、溫鹽深儀吊臂、升降鰭板和水文絞車等科考設備使用更加安全和便利,船舶舒適性、安全性和實用性也更高。
“這三艘船是國內的科考旗艦船。在建造過程中,造船方在減振降噪、科考設備快速裝卸裝置及技術等方面都實現了新的突破,使企業的技術實力實現了提升。”王渭齡説。
實地調查、觀測和試驗是海洋科研基本手段之一,因此科考船是海洋科研基本平臺,但此前我國大部分海洋科研機構沒有專業科考船。科學家有了科研需求,要去找其他部門的船隻,如漁船、工程施工船、貨船等,或搭載類似的科考船進行航次調查。
海洋科研人員表示:“向陽紅01”等三艘現代化海洋科考船投入使用,將逐步助推我國海洋科考實現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