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懷念那些逝去的故事和風景——鄧小平與莫斯科中山大學

2016-06-30 10:15:40 來源:新華網 作者:溫馨 責任編輯:孫佳樂 字號:T|T
摘要】【鄧小平與莫斯科中山大學】在波瀾壯闊的中國現代革命史上,對其影響最大的“洋學府”恐怕要數莫斯科中山大學了。這所冠以孫中山之名的異國學校在上個世紀20年代後期聚集了一大批中國青年精英,從這裡走出的驕子包括鄧小平、董必武、林伯渠等,他們日後成為中共早期領導人,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波瀾壯闊的中國現代革命史上,對其影響最大的“洋學府”恐怕要數莫斯科中山大學了。這所冠以孫中山之名的異國學校在上個世紀20年代後期聚集了一大批中國青年精英,從這裡走出的驕子包括鄧小平、董必武、林伯渠等,他們日後成為中共早期領導人,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山大學成立於1925年10月。孫中山先生去世後,蘇聯政府為繼續其援助中國革命的政策,決定在莫斯科興辦以孫中山命名的大學,為中國革命培養幹部。在莫斯科距克里姆林宮西南方向步行10多分鐘的地方,就是當年中山大學的舊址——沃爾洪卡街16號。這裡曾經是莫斯科最古老的一所中學——莫斯科省立第一文科中學的所在地,後來成為中山大學的校園。如今,這棟大樓已摘掉16號的門牌,為一間公司所有。

  1926年1月7日,鄧小平和傅鐘、李卓然、鄧紹聖等十幾人乘火車離開法國,途經德國、波蘭,于1月中旬到達莫斯科。

  短暫調整之後,以伊萬·謝爾蓋耶維奇·多佐羅夫為俄文名的鄧小平馬上投入到豐富緊張的學習中。在風景秀美的中山大學,他開始學習俄語、馬克思主義史學、東西方革命運動史、軍事事務等課程,學期設置為2年,每週上6天課,每天8個小時。

  鄧小平在入學伊始便對接受共産主義教育抱有堅定的信念。他在入學履歷中寫道:“我過去在西歐工作時,每每感覺到能力的不足。因此我便早有來俄學習的決心。”“能留俄一天,我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務必使自己對共産主義有一個相當的認識。”“我來莫斯科的時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堅決地把我的身子交給我們的黨。從此以後,我願意絕對地受黨訓練,聽黨指揮,始終為無産階級而奮鬥。”

  在中山大學的學習過程中,理論學習佔大部分,而學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對於理論學習起到重要作用。鄧小平在和不同派別、不同思想、不同國家的學員交流時,自身的理論水準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時對未來中國革命的發展充滿信心。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形勢急劇變化。1926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打響,第一次國共合作拉開大幕。此時在莫斯科的馮玉祥急切地回國參加到戰爭中,共産國際為他委派救援組以支援他的部隊,鄧小平同志名列其中,其短暫的中山大學之行就此畫上了句號。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