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生態保護與建設,提高生態承載能力,由省發改委牽頭,會同林業廳、環保廳等12個省直部門,聯合編制了《山東省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今天正式公佈。
依據山東的自然地理特徵,考慮不同區域對生態服務功能的需求,生態保護與建設將全省劃分為:魯北平原區、魯西平原區、魯中南山地丘陵區、魯東低山丘陵區和海洋區“五個區域”。
全省“五個區域”劃分
魯北平原區是山東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包括東營等3市的13個縣(市、區),主要以生態修復為主。魯西平原區是山東糧食主産區,包括德州等7市的36個縣(市、區),重點是保護現有生態系統,推進農牧迴圈。魯中南山地丘陵區包括濟南等9市的57個縣(市、區),約佔全省山地丘陵總面積的3/4,是山東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區域,主要是加強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建設。魯東低山丘陵區包括青島等5市的31個縣(市、區),是全省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重點是加強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建設。海洋區包括山東的內海、領海及管轄海域,可細分為海洋生態紅線區、海洋生態修復區和陸源污染物入海總量控制區等3個區域,重點是加強海洋生態災害防治。
在全省生態保護與建設區域佈局的基礎上, 規劃還確定我省生態保護與建設的重點是“兩屏三區四帶多點”,即:東部沿海和魯中南山區“兩大生態屏障”,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區、魯西平原生態保護區和海洋生態保護區“三大生態保護區”,沿黃河、沿海、沿省界和南水北調沿線“四大生態保護帶”,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點狀分佈的重要生態區域。
“兩屏三區四帶多點”格局的生態保護
目標方面,《規劃》按照森林生態、濕地與河湖生態、城市生態等8大生態系統,細劃了28個主要指標。其中,到2020年,山東的林木綠化率要達到27%,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要達到90%。農田實施保護性耕作比例要達到16.3%,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要達到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