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惡性腫瘤高發,甲狀腺癌更是異軍突起,發病率躍居前三。
在剛過去的這個週末,第四屆杭州甲狀腺癌論壇暨國際級繼續教育項目“甲狀腺癌規範化診治進展”在杭州舉行。北京301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的田文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的房居高教授等全國治療甲狀腺癌的大咖匯聚一堂,整整花了三天時間共同研討規範診治甲狀腺癌的相關進展。
海鮮和碘鹽同時吃
可能會致碘攝入超標
先做個簡單的科普:甲狀腺癌已是家喻戶曉,在所有實體腫瘤中發生率最高。不過除了醫護人員外,很少會有人知道甲狀腺癌還具體細分為幾種,其中乳頭狀癌佔到了90%,而臨床上又將直徑點1釐米的稱為微小乳頭狀癌。
杭州市一醫院副院長、浙江省抗癌協會甲狀腺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羅定存告訴記者,從臨床檢查結果來看,微小乳頭狀癌至少佔到了50%的病例,有些醫院甚至達到了70%—80%。
為什麼這幾年一下子冒出這麼多微小乳頭狀癌?房居高教授認為:“一方面跟現在甲狀腺B超普及有一定的關係,原先那些靠手摸發現不了的小腫塊統統被找了出來,但甲狀腺癌高發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一是輻射的增加。甲狀腺位於頸部前下方,位置表淺,有些瘦的人甚至跟外界只隔了一層皮,非常容易受輻射傷害,比如長期對著電腦或是長時間玩手機就有可能有遭受輻射。
這就提醒我們得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得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另一個就是碘攝入過多。房居高教授説,這個問題杭州人要比北京人更突出。他舉了個例子,早上起床在酒店吃早餐,一碗小餛飩裏放了紫菜和蝦皮,味道是很鮮美,殊不知,紫菜和蝦皮都是含碘量較高的食物,再加上碘鹽,一天的碘攝入量就可能超標。
微小乳頭狀癌是切還是留
專家們説法不一
在大多數人看來,癌是種生死攸關的病,一旦發現,往往都是一切了之。羅定存教授説,他碰到的患者90%都會主動要求儘快開刀。
可畢竟開刀會有風險,切除腺體後甲狀腺功能受損,多少會影響到身體健康。因此,有些專家開始探索新的治療模式,對一些風險小且進展很慢的微小乳頭狀瘤患者不手術,而是選擇帶瘤生存,定期隨訪觀察。對此,專家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他們的觀點主要分為兩派:
一派是積極手術治療。不管這個癌病灶多小,進展速度多麼緩慢,但始終是會進展,而且還可能發生轉移,既然已經發現了就決不能姑息,應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況且,大多數病人對癌充滿了恐懼,帶癌生存就像是背了個定時炸彈一樣,嚴重影響生活和治療。
另一派則是認為部分有條件的患者可以選擇保守治療,但應該設置相應的門檻。比如癌症尚未發生轉移等,這需要借助十分精準檢查來進行綜合評估。羅定存教授團隊曾對1029例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做過研究,發現其中發生淋巴結轉移的有36%,而想明確有無淋巴結轉移就得靠精準的風險評估。從今年7月開始,羅定存教授團隊開始嘗試用虛擬導航技術來引導細針穿刺,幫患者得出更精準的活檢結果,從而有助於讓部分患者選擇密切隨訪,暫不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