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唐代詩人王維這首詩,讓紅豆成了名副其實的相思豆,古往今來,不知道有多少人以紅豆寄相思。
但是,杭州蕭山的一位姑娘,日前差點因相思豆丟了性命。
吃了兩顆相思豆
姑娘差點沒了命
這位姑娘20來歲,是來蕭山打工的。
一天晚上,她在家裏煮粥。因為聽人説,相思豆可以增強免疫力,她往鍋裏又加了兩顆相思豆。姑娘説,她也不知真假,但看這相思豆,跟紅豆、綠豆差不多,覺得應該功效差不多,就買了些來吃。沒想到,當天晚上肚子就不舒服,腹脹難受,連夜看了急診。
她去的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接診的醫生詢問病史後,確定是相思豆中毒。
這樣的病例醫生極少碰到,接診醫生沒有這方面診治經驗,馬上彙報了上級醫生,又去查閱了文獻。
文獻上説,相思豆屬於劇毒植物,而且沒有特殊解毒劑,靜脈注射致死劑量為體重每公斤0.01毫克,2盎司(1盎司大約為27g)分量的種子就可以讓一匹馬喪命。
資料顯示,種子細嚼可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狀:喪失胃口,劇烈腹瀉,睏倦,顫慄及共濟失調;如果豆子外殼破裂後吃下去,一顆就致命!
看到這個資訊,醫生趕緊問姑娘:有沒有嚼豆子?姑娘有些不確定。考慮到風險,醫生馬上進行了洗胃、導瀉、補液等治療。不過,他們沒有在糞便、洗胃液中找到相思豆。
當晚,姑娘就被轉到急診重症監護室進一步監護治療。如果相思豆在胃腸道內破殼,很可能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醫護人員很著急,希望能儘快找到完整的豆子。萬幸的是,入院第三天,醫護人員終於在姑娘的排泄中找到了兩顆豆子,看到外殼還算完整,大家懸著的心也放下了。復查了相關指標,也都正常,姑娘終於死裏逃生。
相思豆不是紅豆
它叫雞母珠,劇毒
姑娘終於平安出院了,不過,對急診的醫護人員來説,事情還沒結束,病例罕見,他們事後又查詢了相關文獻資料。
急診監護室的盧驍參與了這次救治,他想提醒大家,雖然都是紅色的小豆子,但是相思豆跟大家平常吃的紅豆(赤小豆),完全是兩個東西,別被外貌欺騙了。
姑娘提供給醫生的相思豆,個頭比赤豆大,橢圓形,上面是紅色,下端有一點點黑色。資料上説,這種豆,學名叫雞母珠,分佈在亞熱帶,中國南方也有。
“它的根、葉、種子都有毒,種子最毒,其中含有的相思子毒蛋白,是一種劇毒性高分子蛋白毒素,已被列為潛在的重要毒素戰劑和生物恐怖病原之一。”盧醫生説,因有劇毒,輕者可引起噁心、嘔吐、腹瀉、腸絞痛等症狀,重者數日後可出現溶血、呼吸困難、發紺、脈搏細弱、心跳乏力等,甚者可因昏迷、呼吸迴圈衰竭、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由於相思豆顏色艷麗,很多人把它串成手鍊作為工藝品出售。早前有媒體報道,英國相關部門發出警報,召回數千條在旅遊景點被出售的致命手鍊,這種手鍊就是相思豆做成的。
還有報道説,製作工人在串手鍊時穿破相思豆外殼,同時不小心扎破了自己的手指,中毒身亡。
那王維詩裏的相思豆是不是這種劇毒雞母珠呢?
記者在網上查到一個關於相思豆的傳説:漢代閩越國有一男子被強徵戍邊,後來同去戍邊的人都回來了,只有他沒回來。他的妻子站在村口的樹下,哭斷柔腸,泣血而死,這棵樹後來結出莢果,籽半紅半黑,被視為妻子的血淚凝成,稱為“紅豆”。
“籽半紅半黑”的描述,跟雞母珠倒是一致的。不過,也有人考證説,王維詩裏的相思豆,是海紅豆,是另一個品種。雖然品種不一樣,但海紅豆也有小毒。
小心,進補不成反中毒
這位姑娘的遭遇,讓盧醫生想起了這些年日益增多的食用植物、中藥引起的中毒。
“很多人為了進補,喝藥酒,裏面是一些自己都説不上名字的植物,還吃一些稀奇古怪的食物。光想著補,忽視了它們的毒性。”盧醫生説,急診科經常會收治這樣的患者,最常見的,比如烏頭鹼、曼陀羅、馬兜鈴、甘草等等。
盧醫生説,這些植物或者藥物中毒往往沒有特效解讀劑,並且毒性較大,甚至會短時間內致命;有些為多種成分混合中毒,給治療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他提醒大家,服用藥物時一定要遵照醫囑,不要擅自服用一些不知名的植物、藥物或者藥酒。如果誤服一些未知的植物或者中藥成分,需要即刻到醫院就診,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本報記者 丁潁鵑 本報通訊員 盧驍 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