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主糧化勢不可擋:營養豐富産量高

2016-11-28 19:11:25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馬鈴薯主糧化勢不可擋:營養豐富産量高,馬鈴薯,因酷似馬鈴鐺而得名。目前,研發出來的馬鈴薯主食産品達150余種,包括常溫保存的自加熱即食馬鈴薯套餐麵條、炸醬面、麻辣牛肉拌面、番茄牛肉沙司拌面等3種口味。隨著市場上的馬鈴薯産品種類日益增多,消費者最關注的還是馬鈴薯主食的營養價值,因此,馬鈴薯主食營養檢測及評價方法開始建立。

  馬鈴薯,因酷似馬鈴鐺而得名。在中國,它又有馬鈴薯、山藥蛋等別稱。其祖籍是南美洲的秘魯和玻利維亞等地,大約在西元1570年時,馬鈴薯隨西班牙人“登陸”西班牙和葡萄牙,後來又輾轉進入義大利和歐洲各地。並於17世紀初(明末)跟隨歐、美傳教士進入了中國,所以才有“洋芋”、“荷蘭薯”之稱。

  雖為後起之秀,馬鈴薯因單位面積産量高,塊莖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品種類型多,既適合紮根于多種生態地區,抗旱本領又大,關鍵時刻還能當作救災物資這些優點,躋身於我國四大主糧作物之列……在歐、美國家,馬鈴薯在人類日常生活中的消耗量與麵包相當,被當做“第二麵包”。而因其營養價值很豐富,也被譽為地下蘋果。

  馬鈴薯在外國人眼中早已是國民食物的角色擔當,他們也比我們更會“玩”馬鈴薯。英國首相和來賓聊天時手邊必有傳奇食物fish and chips,而在加拿大,名叫poutine(薯條上佈滿豬肉培根熏肉牛肉,甚至裹上肉汁)的馬鈴薯料理更是風靡全國。

  馬鈴薯當主食 你會變粉絲嗎?

  多年來,馬鈴薯被看作是解決溫飽的副食産品,導致人們對其營養價值認識不足。因此,馬鈴薯主食産品和産業開發也擔負起讓居民膳食營養結構升級的重要作用。我國現階段的主要主食是米麵,這兩種食物存在營養不全面、熱量較高的問題,造成了居民主食結構不合理,慢性病發病較快的局面,解決的方式之一,就是把馬鈴薯加工成饅頭、麵條、米粉等營養主食産品,培養大眾消費的習慣,以此改變我國居民的營養狀況。

  為了讓消費者可以更好地與馬鈴薯在餐桌上共舞,農業科學家煞費苦心,逐一攻破製作難題,像魔術師一樣把馬鈴薯變成面,變成馬鈴薯粉絲,張泓團隊研發的通過擠壓技術延伸的馬鈴薯主食産品如馬鈴薯米粉、復配米、年糕都將陸續被擺上餐桌。目前,研發出來的馬鈴薯主食産品達150余種,包括常溫保存的自加熱即食馬鈴薯套餐麵條、炸醬面、麻辣牛肉拌面、番茄牛肉沙司拌面等3種口味。

  馬鈴薯當主食 消費者有福了

  馬鈴薯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含量高,由此決定了它糧蔬兼用的性質——既可供燒煮作為糧食,也可以作為蔬菜。其比穀物具有更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優點,也令馬鈴薯主食産品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健康的主食選擇。

  隨著市場上的馬鈴薯産品種類日益增多,消費者最關注的還是馬鈴薯主食的營養價值,因此,馬鈴薯主食營養檢測及評價方法開始建立。據分析,馬鈴薯麵條中維生素B1、B2、B3和維生素C含量高;夏波蒂馬鈴薯麵條維生素B1、B3含量高於大西洋馬鈴薯麵條;普通小麥粉麵條煮後各類維生素含量均有降低,但煮後的馬鈴薯麵條維生素B1、B3、維生素C含量仍高於小麥麵條。研究還表明,馬鈴薯麵條中礦物元素含量顯著高於小麥粉麵條,其中鎂、鐵和鉀的含量最為顯著。

  馬鈴薯當主食 啤酒肚族的恩物

  外表其貌不揚的馬鈴薯,卻包含了糧食、蔬菜、水果三類食物的營養成分。新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週應食薯類5次左右,每次攝入50克—100克。而食用馬鈴薯後還有很好的飽腹感,十分耐餓。因為,尋找可以提供持續飽腹感的食物,對於輕鬆減重尤為重要。

  馬鈴薯對於減重者的利好當然不僅于它的果腹感,馬鈴薯本身就是多吃也不會造成脂肪過剩的食品。因為它只含0.1%的脂肪,是所有充饑食物中脂肪含量至低的,而且馬鈴薯中的碳水化合物並不比其他傳統糧食作物高。只要少吃油炸的馬鈴薯製品,人體內並不會積累過多脂肪。

  馬鈴薯主食産品及産業開發,還能為農民、農村和農業的發展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是于國民健康、于經濟發展都有利的雙贏策略。但馬鈴薯真正被當成主食推廣,卻是到今年2月。我國農業部正式發佈《關於推進馬鈴薯産業開發的指導意見》,推進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因為馬鈴薯的營養豐富全面,同時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品質高,可以順應現代人吃飽、吃好、吃得健康的生活需求,也符合現代城鄉居民生活快節奏的需要。國家在鞏固北京馬鈴薯主食化主中心的同時,根據區域經濟發展水準、産品消費市場和市場帶動效應,在東北、華北、華中、華南、西南、西北等地區,選擇第二批重點推進城市,以這些城市為中心,帶動區域內馬鈴薯主食加工及消費,構建起梯次推進、拓展市場的格局,廣州是作為華南地區馬鈴薯主食化重點推廣城市。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