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譚雲濱
□半島記者 肖玲玲
日前,環保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接受採訪時表示,受拉尼娜現象影響,今年冬季出現重污染天氣的頻率和強度可能偏高。到底什麼樣的口罩才能更好地防霧霾?11月1日起,我國首個民用防護口罩國家標準《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範》(以下簡稱《規範》)正式實施,以“佩戴口罩後吸入體內的空氣品質”這種直觀效果來界定口罩性能。新規實施近一週,記者6日走訪島城市場發現市面上分級口罩難尋,很多藥店銷售人員及市民均表示還不知情。
指標更直觀,共分為四級
在《規範》實施之前,沒有一則專門針對普通民眾的防護型口罩相關標準。很多口罩以“過濾效率”來表示其防霧霾性能,且常常自稱“過濾效率達90%以上”。而事實上,據北京媒體報道,某超市幾款宣稱“去除率高達90%以上”的口罩經檢測,實際去除率只有30%至40%。
根據《規範》標準,口罩佩戴後能將吸入的PM2.5濃度降低至75微克每立方米以下,使過濾後吸入體內的空氣品質達到良及以上水準,才是合格的。根據該標準,口罩的防護級別由低到高分為四級:D級、C級、B級、A級,分別對應國家空氣品質標準中空氣品質類別設置和空氣污染情況。A級口罩過濾效果好,但相應的吸氣阻力也大,不能長時間佩戴,否則會對人體的心肺功能造成損傷。
市場難覓,市民不知
新規實施接近一週時間,青島市面上落實情況如何?11月6日,記者探訪了6家藥店、2家超市,並在網店上進行搜索,並沒有發現執行《規範》的産品蹤影,而對於《規範》中明確執行的A級、B級、C級、D級級別的口罩,藥店店員也均表示還沒聽説過。
記者在多家藥店和超市發現,防霾的“PM2.5口罩”隨處可見。在貴州路一家藥店,記者發現其銷售的防霾口罩有三種,但其包裝上並沒有《規定》中明確的等級參數,只是標有“PM2.5”“3M”“KN95”。隨後記者走訪多家藥店,發現口罩類別大同小異,有一次性的、活性炭的,還有棉布的、化纖的,價格差距也較大,從幾元錢到幾十元都有。記者觀察注意到,這些防霾口罩上有的標注為“顆粒物防護”“防PM2.5”,也有標注為“防灰塵”“防異味”等等。而當記者問到防護效果如何時,該藥店銷售人員表示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一般防霧霾的就選這款‘PM2.5’的。”此外,她告訴記者,還有不少人會選擇普通醫用口罩當作防霾口罩。
家住天臺路社區的秦女士表示,她挑選防霾口罩一般就是讓店員推薦,“基本上就是買帶有PM2.5標識的。”而對於口罩分級,她表示並不知情,“如果真能分等級,那我就能自己選擇了,能方便不少呢。”當天,記者隨機採訪了20名市民,他們均表示自己經常買口罩,但都沒聽説過防霾口罩分級這回事。
據媒體報道,中國産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牽頭起草了《規範》,協會副會長李桂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國內外很多知名品牌企業已經在按《規範》進行口罩的研發和生産,並送至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檢測,一批符合《規範》的口罩將陸續上市。協會也會定期向公眾發佈符合標準企業的名單,並培育品牌試點企業。
規範標準更方便市民選購
11月4日,青島市第九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蘭淑娟告訴記者,霧霾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有多個方面,首當其衝是對呼吸系統的危害。據了解,霾的組成成分非常複雜,包括數百種大氣化學顆粒物質,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氣管和支氣管炎、哮喘、肺炎等疾病。此外,霧霾對心血管系統的危害也較大,空氣中污染物多、氣壓低,容易使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因此,遇霧霾天市民最好避免外出。“如果必須出門,要注意佩戴口罩,對呼吸系統還是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蘭淑娟表示。
據蘭淑娟介紹,普通的醫用口罩主要用於擋風、防冷空氣或交叉感染,對於霧霾天氣幾乎沒有作用;棉質和紗布口罩主要是保暖或防止呼吸道疾病,對於防霧霾起一定作用,但效果不明顯。如果需要過濾霧霾中的顆粒物,她還是建議市民購買專門的防霧霾口罩。
但此類口罩防護材料較密閉,長時間佩戴容易出現缺氧、胸悶等情況,因此一旦身體不適,要及時摘掉。同時,口罩應該每天清洗或更換,確保乾淨衛生,外出回家後也應及時洗臉漱口、清理鼻腔,除去室外帶回的細菌、病菌和污染物。對於《規範》的出臺,蘭淑娟表示,規範的口罩標準能夠幫助市民更好地選購,在遇到霧霾天時,也可以根據環保部門公佈的空氣品質數據來決定戴什麼級別的口罩。
《規範》中明確表示“不適用於兒童用口罩”,原因在於兒童身體差異比較大,數據採集難。然而,兒童作為體質較弱的群體,由於免疫水準較低,抵抗力較弱,皮膚黏膜包括氣道、鼻腔的黏膜,咽喉部黏膜及氣管內膜,肺泡表面等部位更加嬌嫩,因此在霧霾天極易被空氣中的有害物質侵害。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市面上很少有兒童專用防霾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