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松竟是豆粉松"假扮"的? 肉松類製品尚無統一標準

2016-11-07 16:39:58 來源:新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加入了少許肉粉的豆粉松“假扮”肉松做內餡兒,幾乎已是烘焙行業內公開的秘密。廠商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並非真正的肉松。

  圖説:市面上很多肉松麵包的成分都標注著肉粉松

  圖説:肉粉松是由豌豆粉混合了部分肉粉等製成

  近期,有市民爆料稱,市面上銷售的絕大多數肉松類産品配料為“豬肉味豆粉松”,這種豆粉松“原料跟豬肉無關,是豌豆粉加豬肉香精混合而成”。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加入了少許肉粉的豆粉松“假扮”肉松做內餡兒,幾乎已是烘焙行業內公開的秘密。廠商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並非真正的肉松。

  對此,食品行業專家表示,目前國內肉松類製品尚無統一標準,如果以豆粉或肉粉松為配料,但産品名稱卻打著“肉松”的名義,這種做法將涉嫌欺詐消費者,一經發現可向相關部門舉報。

  肉松麵包沒有“肉松”?真假肉松差價巨大

  昨日,在姚家園路上的一家便利店內的烘焙食品貨架上,北青報記者看到,上面碼放著一排凈含量110克,正面用醒目字體標注的“肉松麵包”。掰開麵包,發現餡料中的“肉松”基本為粉末狀,纖維較細。同時,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其包裝背面的“配料表”上,標明這種“肉松麵包”的主要配料為“牛肉味肉粉松”,由雞肉、豌豆粉、味精以及食品添加劑等混合而成。

  北青報記者在網上銷售平臺檢索“肉松”字樣,發現“肉松”的售價從一斤10元左右至一斤50多元不等。

  一位銷售恰巧牌的“金絲肉松”産品的店家稱,這種“肉松”5斤售價僅45元,可供烘焙、製作手抓餅、壽司和蛋糕等使用。但在其配料表上,卻標明這款名為“肉松”的産品實為“豬肉味肉粉松”,以豌豆粉和雞肉為主材料。商家坦言,這款“肉松”中的“(豌豆)粉比較多”。

  與此同時,一位銷售福建産的某品牌肉松、肉松售價為58元/斤的商家告訴北青報記者,那種10元一斤的“肉松”大多是銷售給“做生意的人”,如“做手抓餅什麼的”,並建議記者“自己吃還是買好一點”。記者向其詢問原因,他反問道:“你要想下豬肉一斤要多少錢”。

  肉松與肉粉松有何區別?福建省羅源縣某食品有限公司的一名生産商告訴北青報記者,肉松是由雞肉、豬肉或牛肉等肉類除去水分後製成的粉末,但肉粉松則是由豌豆粉混合了部分肉粉等製成,兩者的製作成本和營養價值差距較大。“添加豆粉越多就越便宜,相對來説,雖然豆粉不會對身體産生危害,但其營養價值會低很多。”

  “2.5斤肉出1斤松”

  為降低成本肉粉松成“替身”

  那烘焙坊和市面上的肉松麵包、肉松卷、肉松餅等,使用的餡料都是真正的肉松嗎?

  給多家烘焙坊供貨的一位北京地區的肉松批發商告訴北青報記者,目前他供貨的烘焙坊基本全部使用的是肉粉松,並表示如果記者需要純肉的,他需要單獨去進貨。批發商稱,“純肉的成本太高,現在的‘肉松’大多都是用大豆做的或是豆粉摻肉的,大豆可以做人造肉,所以纖維有肉的口感,吃起來也有肉的味道。”

  批發商向北青報記者介紹,做“肉松麵包”內餡兒的一般會使用豆粉比例較高的肉粉松,“這種粉比較多,做餡兒不明顯,但撒在表明就不成絲,能看出來”。隨即,批發商向北青報記者推薦了一款適合做內餡兒的名為“黃金松”的“肉松”原料,但實際上卻是“豌豆肉粉松”,批發價為每斤7.25元。

  隨後,批發商還向北青報記者推薦了兩款“摻的肉絲多一些的”、可以撒在表面做“辣松麵包”的肉粉松,但這兩款肉粉松每斤售價22.6元,比做內餡兒使用的肉粉松每斤高出15.35元。

  不同肉粉松之間的“差價”源於何處?福建省羅源縣一位肉松生産廠家稱,肉粉松的“差價”要看裏面豆粉和肉粉的比例。他介紹,7元一斤的基本上全是豆粉,混合了食品添加劑做出肉的味道,“這種‘肉松’呈粉末狀,口感上差很多”。

  生産商還介紹,按照批發商的要求,他們可以生産豆粉和肉粉任意比例配比出的“肉松”,但純肉的會貴很多,“純雞肉的每斤23元,純豬肉的每斤25元”。對此,批發商解釋,“真正肉松的製作成本價較高,基本上2.5斤肉才能生産出1斤肉松”。此外,批發商告訴北青報記者,按照上述豆粉和肉粉的價格,基本上只要配比出15元一斤的肉粉松,就能“吃出肉味”、“也能吃出純肉松的絲狀感”。

  尚無肉松類製品統一標準

  肉粉松冒充肉松涉嫌欺詐

  上述生産商對北青報記者透露,即使是7元一斤的“豌豆肉粉松”,裏面也一定會含有少量的肉粉,不會完全是豆粉,“這是因為肉松生産行業有相關規定”。

  對此,中國食品産業評論員朱丹蓬表示,目前肉松原料的生産企業雖然遵循一定的行業標準,但就肉松類製品來看,目前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

  北青報記者檢索發現,肉松的生産應遵循SB/T/10281-1997的行業標準,其該標準中對“肉松”做出如下定義:用畜、禽瘦肉為原料,經煮制、撇油、調味、收湯、炒松、搓松製成的肌肉纖維蓬鬆成絮狀的肉製品。而“肉粉松”則是“用畜、禽瘦肉為主要原料,經煮制、撇油、絞碎、調味、收湯、炒松再加入食用油脂和適量麵粉炒製成的顆粒狀的肉製品”。

  可以看出,從原材料生産上來説,“肉松”和“肉粉松”並非同一種産品,且在“形態”、“色澤”、“滋味與氣味”方面的指標各有不同。

  但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多數肉松類製品如“肉松麵包”的“執行標準”為“GB/T20981-2007”。對比標準細則發現,加入肉製品的麵包應屬於“其他麵包”一類,標準中僅要求“符合産品應有的滋味與口感,無異味”,而有關食品餡料的GB/T21270-2007標準中,也未對“肉松”餡料做出更為細緻的要求。

  朱丹蓬表示,正因為對肉松類製品缺乏統一標準,因此出現一些商家打著“肉松麵包”的招牌賣著“肉粉松”産品的亂象,且目前這一類違規行為,難以得到有效監管和遏制。但朱丹蓬表示,商家這種“挂羊頭賣狗肉”的做法,實際上已經涉嫌欺詐消費者,消費者一旦發現,可向相關部門舉報。

  朱丹蓬還提醒,為了增添肉香味,“肉粉松”通常含有肉味添加劑,雖然少量食用對人體危害不大,但如果積累到一定量,將會影響身體健康。此外,作為普通消費者,實際上很難將加入肉味添加劑的“肉粉松”與真正肉松區分出來,他建議,可從品牌或者售價等外部因素加以分辨。“大品牌的,售價較高的,通常是有保證的。”(文/本報記者張雅實習記者成心如 線索提供/王先生)

  原標題:肉松麵包為何難尋“真肉松”

  豆粉、肉粉混合製假“肉松”成潛規則 肉松類製品尚無統一標準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