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人類為何要做夢? 研究顯示確實與日有所遇相關

2016-10-10 13:45:27 來源:東北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我們每個人都會做夢,夢中充滿了各種各樣光怪陸離的景象。一個多世紀以來,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一直想參透這一睡眠中獨有的“思考方式”。但由於夢時常違背邏輯,而且似乎被緊鎖在做夢者的腦中,無法實時將內容告知外界,而使得“夢到底有什麼用”成為了一個謎。我們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而四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做夢。夢境像是一系列不按常理出牌的混亂內容,它的構成無序,

我們每個人都會做夢,夢中充滿了各種各樣光怪陸離的景象。一個多世紀以來,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一直想參透這一睡眠中獨有的“思考方式”。但由於夢時常違背邏輯,而且似乎被緊鎖在做夢者的腦中,無法實時將內容告知外界,而使得“夢到底有什麼用”成為了一個謎。

我們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而四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做夢。夢境像是一系列不按常理出牌的混亂內容,它的構成無序,主題也出人意料。夢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影像、聲音、氣息、味道、觸感以及情緒,時常有一個或多個情景連續上演。但人類為什麼會做夢,夢有什麼作用,一直是個謎,科學家對此知之甚少。

雖然50多年前,科學家就知道睡眠包括慢波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都會做夢。但一個多世紀以來,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一直未能參透這一睡眠中獨有的“思考方式”。因為夢時常違背邏輯,而且似乎被緊鎖在做夢者的腦中,做夢者無法實時將內容告知外界。

最近,通過多導睡眠圖、腦電圖(用電極測量頭皮電流從而獲得腦部活動資訊的方法),以及利用感測器測量眼動、肌肉緊張度、心率、呼吸量等,研究人員對“夢所扮演的角色”進行了多種詮釋。

夢是慾望被壓抑的一個出口嗎

19世紀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了夢所扮演的角色。他認為夢是一個“出口”,表達了人的潛意識,尤其是清醒時被壓抑的慾望。夢的內容不會直接體現這些令人困擾的慾望,因為這些慾望在睡眠時可能仍然會被自身的過濾功能所遮掩,因此夢有時候才會有奇怪難解的故事。此後,精神分析學家們推廣了這一學説,斷定夢境表達了人們日間沒有滿足的慾望,不管是自己意識到還是沒有意識到的。弗洛伊德還認為夜驚體現的是已經忘記的心靈創傷。

弗洛伊德的理論被廣泛傳播,許多病人時至今日仍然相信,但這些理論從未獲得任何科學驗證。恰恰相反,好幾項實驗得出了與弗洛伊德理論相悖的結論。神經科學家伊斯梅特·卡拉坎就曾在1970年要求一群年輕男性兩周內不進行自慰或發生性關係,以此來了解他們與情色內容有關的夢是否會增多,然而結果是完全沒有。

夢是大腦在夜間運轉的副産品嗎

面對“夢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哈佛大學教授艾倫·霍布森的回答比較極端:沒有意義。他認為,夢僅僅是腦在夜間運轉産生的副産品。他認為有一種“激活器”啟動了海馬體及大腦的感覺和情緒區域,這些區域隨後利用我們的記憶製造出了圖像和感覺。這個激活器可能是藍斑區,也就是腦幹中的一個小區域,它不僅可以在快速眼動睡眠期間抑制肌肉運動,而且還可以引起指尖的顫動或眼球的轉動。

某些腦區域在快速眼動睡眠期間活動較少,尤其是掌管批判性思維和理性思考的前額葉皮層區域,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這一階段的夢中有一系列不可思議的奇異事件。另一些區域反而特別活躍,例如視覺區域和運動皮層,因此夢中會出現多種多樣的動作和畫面。掌管情緒的杏仁體在夢中也經常過於活躍,因此許多夢情緒色彩豐富。快速眼動睡眠期間,腦幹中的藍斑區還會抑制身體動作(患有某些病的人除外)。不過,在慢波睡眠期間,科學家還沒能建立起腦活動和夢境的相關聯繫。

有證據顯示,構成夢境的一些基本元素的確是由腦幹提供的。這來自於對一種罕見病患者的觀察。罹患這種病症的人喪失了精神上的自我激活能力,即使清醒時腦中也不會自發産生任何想法。但科學家發現這些患者還是可以做夢,儘管夢非常短,並且很少有什麼劇情。也就是説,在腦幹激活器的作用下,患者腦內出現了一些畫面,但是僅此而已,因為人腦剩下的部分無法繼續“編織”夢境。

在正常的生理情況下,夢中天馬行空的故事就是腦為了解釋腦幹提供的互相毫不相干的內容而做出的混亂嘗試。美國神經學家霍華德·羅夫瓦爾格將這種觀點總結為“夢産生於腦幹,腦的其他部分將它裝扮起來”。

[1]  [2]  [3]  下一頁  尾頁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