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愛買魚頭,回家燉魚頭湯。魚頭煎一煎,煮出來的湯色又白又濃,好喝又補腦。無論老人、孩子還是孕婦,魚都是最適合的食物。
可是吃魚也要吃對部位,如果吃了魚的這些部位,有專家説:就是等於吃了毒藥!這是真的嗎?
魚頭、魚皮到底能不能吃?
人人都知道魚是一種健康食物,孩子吃了聰明,成人吃了有益心臟。然而,近幾年,因為水體的污染,魚類蓄積重金屬的問題使人們開始重視吃魚的安全性。
△網帖曝光魚腦和魚皮中蓄積的汞較多(視頻截圖)
魚齡越大,魚腦和魚皮中蓄積的汞就越多。近日有檢測機構,對市場上銷售的鯽魚做了重金屬含量測定,發現400克的鯽魚,
其魚皮的汞含量比200克以下的上升5倍,魚腦的汞含量竟達20倍以上。也就是説,魚齡越大,魚腦和魚皮中蓄積的汞就越多。
而街坊們則最喜歡吃魚頭。記者在街坊的時候問到,“你覺得魚哪個部位最有營養?”街坊林女士表示:“我覺得是魚頭吧!”
林女士有個兩歲的兒子,因為覺得魚的營養價值高,她幾乎每天都給孩子做魚吃。和很多市民一樣,林女士偏愛魚頭。“魚頭的話就煲豆腐湯,給小孩子吃!”
汞是怎麼跑到魚身上的?
汞是怎麼跑到魚身上的?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主任醫師黃建勳表示,“這要從魚的生長環境説起了,汞是水溶性的,它沉到水裏面就在淤泥裏蓄積,水裏微生物會把汞轉成甲基汞。”
甲基汞是一種具有神經毒性的環境污染物,這種污染物被池塘裏的水生物攝入,當魚吃了這種水生物,那麼這種污染物就會被蓄積在魚的身上,尤其是在脂肪多的位置。
“魚腦組織,其實很大一部分都是脂肪組織;魚皮、皮下組織也是含脂肪很豐富的,避免吃它是明智之舉。”黃建勳表示。
汞攝入多了,後果很嚴重!
如果吃多了魚頭和魚皮,也就是魚身上蓄積汞最多的部位,就會對身體有很大的傷害。“汞太多了,會嚴重侵害神經組織,造成語言障礙,肢體失調,運動障礙等等”,黃主任特意強調,孕婦和兒童如果攝入過多的汞,其後果會更嚴重。
“嬰兒處於生長髮育期,神經是生長很快的,而且是很重要的,所以很容易受到侵犯,而且受到侵犯後是不可逆的。孕婦也一樣。”
一、魚頭並非完全不能吃!
據華西都市報報道:“魚頭不能再吃了,因為魚頭的汞含量最高!”這種説法在微網志上不脛而走,成了網友爭相討論和轉發的熱點話題。記者找到該資訊的原始出處南京市疾控中心食品衛生科,以及四川省水産專家進行求證。對方均表示,即便是魚頭,檢測出汞含量也在國家限量標準內,魚頭不能吃的説法還待進一步考證。
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超市和農貿市場上最常見的鯽魚進行了研究。實驗人員在南京一家超市買了幾條鯽魚,分別進行實驗。
“樣本只有幾條鯽魚,沒有大批量的樣本調查。”郭寶福説,沒想到該實驗數據經媒體引用後,在網上引起這麼大的動靜。其實實驗結果沒錯,但報道卻讓網友産生了誤解:很多人都認為魚頭不能食用。
“實際上,即便是魚頭的汞含量高於魚籽20倍,也在國家的標準之內。”郭寶福解釋説,汞在魚體內,殘留在魚頭中會比在別的器官中更多。和重金屬殘留在豬“腰子”上更多是一個道理,只要不超標,食用就沒有問題。“魚頭不能吃的説法,更是毫無依據的。”郭寶福説。
二、沒説明是總汞還是甲基汞
再翻查知乎上的回答,只要汞的含量在一定限度之內,其危害(比如對於神經系統的)就可以被魚類體內一些其他物質所抵消(如DHA)。需要聲明的一點是,甲基汞含量和總汞含量是不一樣的。甲基汞(有機態,很易被吸收)對人體的危害遠大於無機態的汞(人體對無機態的汞吸收很有限)。一般魚體內的甲基汞大部分都蓄積在肌肉組織中。
而裏面所説的“魚頭汞含量最高”並沒有説明是總汞還是甲基汞,因此無法得出魚頭對人體危害最大的結論。(作者趙自然發表于知乎)
三、人體內的汞含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據果殼網報道:人體內的汞含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美國一項令人振奮的醫學調查發現,停止食用含汞高食物(魚)後8個月內,婦女和兒童血液及毛髮中的汞含量下降了一個數量級,説明在不持續食用高汞食物的情況下,人體對於汞的毒害還是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或者自我調節能力的。(果殼網)
四、“吃多少”——攝入量也決定了你的暴露風險
不管我們平時吃的魚裏面污染物含量有多少,如果不跟我們日常的攝入量結合在一起,健康風險問題都是無從談起的。
不論是在哪個國家或者國際組織的安全標準中,居民日常攝入量都是制定標準的重要參照。根據美國環保署(EPA)的研究,成年人甲基汞的急性致死劑量大約在1~4g上下,而我們國家水産品甲基汞的國家標準是0.5mg/kg,也就是説要達到這個致死劑量,我們一次得吃下至少2000公斤符合國家標準的水産品。當然僅僅考慮急性毒性顯然是不夠的,慢性毒性的積累也是我們不容忽視的。從慢性毒性的角度看,必須把魚體內污染物的含量和居民日常攝入量結合。
4種吃魚方式小心短命
活殺現吃殘留毒素危害身體
< 一般人都認為吃魚越新鮮越好,因此喜歡活殺現吃,認為這樣才能保證魚的鮮美和營養。但這實際上是一個認識誤區。無論是人工飼養的魚類或野生的魚類,體內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質。
活殺現吃,魚體內的有毒物質往往來不及完全排除,魚身上的寄生蟲和細菌也沒有完全死亡,這些殘留毒素很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
此外,活殺現吃的魚蛋白沒有完全分解,營養成分不充分,口感也並非最好。
建議:
購買活魚回家後可以用清水養上一兩天再殺,已經殺死的魚則最好用清水浸泡一小時左右,以儘量揮發魚身上的剩餘毒素,降低有毒物質對身體的危害。
而烹飪最好在魚死亡數小時後進行,因為放置一段時間後,魚肉的結締組織開始逐漸軟化,肉品也變得味美鮮香,此時烹飪,味道最好。
不可否認,魚的確是很好的健康食品,但食魚有道,才能對你的健康真正有益。
生吃魚片易得“ 肝吸蟲病 ”
很多人都喜歡生魚片的鮮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魚片對肝臟很不利,極易感染肝吸蟲病,甚至誘發肝癌。
據營養、健康方面的專家介紹,肝吸蟲病是以肝膽病變為主的一種寄生蟲病,人通過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蟲活囊蚴的淡水魚蝦和淡水螺類被感染的幾率極高,目前我國僅在廣東省就有數以百萬計的肝吸蟲患者,其中不少人正是因為生吃魚蝦而染病。
其臨床症狀以疲乏、上腹不適、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肝區隱痛、肝腫大、頭暈等較為常見,嚴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變腹水,甚至死亡。
提醒:
不少人以為生魚片用醬料和醋拌過,就能殺死其中的肝吸蟲,可以放心食用,但事實上一般的調味品,如醬油、醋、芥末、酒精等都很難殺死它們,就算把魚片投入90℃熱水中,煮的時間不足也不能將之殺死。
因此生魚片還是少吃為妙。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肝吸蟲寄生在人體內,剛開始幾乎沒有任何症狀,有些人甚至十幾年都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等到發現時往往為時已晚,建議長期嗜吃生魚片的人最好到醫院檢查,確診是否感染。
吃魚膽解毒不成反中毒
魚膽是一味中藥,中醫常用它來治療目赤膽痛、喉痹、惡瘡等症。
民間也因此流傳吃魚膽可以清熱解毒、明目止咳的説法,所以儘管魚膽味苦,總有人躍躍欲試。擅吃魚膽極其危險,極易引發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專家指出,魚的膽汁中含有水溶性“鯉醇硫酸酯鈉”等具有極強毒性的毒素,這些毒素既耐熱,又不會被酒精所破壞,因而無論將魚膽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發生中毒。
魚膽中毒發病快,病情險惡,病死率高。中毒較輕者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者會出現肝大、黃疸、肝區壓痛、少尿或無尿、腎區叩痛等症狀,如果搶救不及時,可造成肝腎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而患者中毒程度一般與魚膽的膽汁多少有關,因此吞食較大魚的膽更易發生中毒。
提醒:
個人千萬不能擅吃魚膽,有食用要求的患者應在中醫指導下合理攝入。
空腹吃魚可能導致“ 痛風 ”
在減肥風潮日盛的今天,不少人喜歡只吃菜不吃飯,空腹吃魚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這卻很可能導致痛風發作。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組織損傷的疾病。
而絕大多數魚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攝入含嘌呤的魚肉,卻沒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來分解,人體酸鹼平衡就會失調,容易誘發痛風或加重痛風病患者的病情。
建議:
個人在吃魚肉前可先吃一些含碳水化合物的低脂食品,如雜糧粥、蕎麥粉、芋頭等墊底,用餐中間也可食用一些含澱粉的菜肴,如蒸甘薯、甜玉米、馬鈴薯等,以此平衡體內酸鹼度,減輕嘌呤的危害,起到保護身體健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