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便便可能挽救其他孩子的生命,你會加入捐獻嗎?“如果您身體健康,便便規律(1-2天/次、便便性狀正常),年齡在18-40歲之間,有博愛之心、有奉獻精神,我們真誠邀請您加入到我們的隊伍,成為一位光榮的腸道微生物捐獻志願者。”昨天,兒童醫院發出腸道微生物捐獻志願者招募令,7位有愛心的30-40歲的女性申請加入。
其實,要成為一名腸道微生物捐獻者並非那麼容易,捐獻要求甚至比獻血還嚴格。
兒童醫院透露,醫院已經建立了收集健康人糞便的“腸道菌群銀行”,像“臍帶血銀行”一樣運作,專家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需要的小病人胃腸道內,糾正腸道微生態失調狀態,恢復腸道功能。
媽媽用自己糞便救了孩子
什麼是腸道微生物捐獻者?相比獻血、獻臍帶血,很多人第一次聽説獻“便便”。兒童醫院消化科電話諮詢電話不斷。
事實上,醫生確實已經在點“糞”成“金”了。最初的嘗鮮者是一個江西男孩林林(化名),兩年多前,才13個月的他十分消瘦,當媽媽帶著他來到兒童醫院時,已經頻繁腹瀉了37天。兒童醫院消化科主任張婷至今記憶猶新,男孩得的是重症偽膜性腸炎,一種急性腸道炎症,腸道內菌群生態平衡失調,電解質紊亂,白蛋白極低,生命垂危。更讓醫生擔心的是,已經給男孩進行了所有的內科治療,但是,腹瀉還在繼續,並夾帶著血絲。
能不能將好的腸道菌群移植給這個孩子?這是一種國際上最新的治療方式,在成人身上已經試用,但在孩子身上全國還沒有先例。張婷説,這第一步,專家跨得非常小心,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他們驚訝地發現,最早起源是在中國的東晉,後來,十六世紀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也有記載,用發酵的糞便上的東西來治療嚴重的腹瀉、發熱、疼痛嘔吐和便秘。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有報道稱,第一例利用健康人糞便移植治療,特別適用對常規的抗生素激素治療無效的嚴重患者。
在國外報道中,相關腹瀉的腸道微生物移植一共有二百二十例,首次治療完全緩解的有193例,復發的病例又進行了第二次腸道微生物移植,完全緩解的18例。這種方式應用到兒童是在2010年,美國專家用這種方式治療一名兩歲兒童。
願不願意給林林嘗試一下?當專家提出這個最新的治療方法時,已經為孩子病情憂心一兩個月的媽媽願意試一試。經過各項檢查,媽媽能夠成為林林的腸道微生物捐獻者。誰能想到,就是媽媽的糞便挽救了林林的生命。醫生把媽媽的糞便進行處理後和生理鹽水混合在一起,攪拌成混合物,然後通過胃十二指腸空腸管緩慢注入,兩個小時到四個小時後林林就恢復了正常的活動和飲食。不久“奇跡”出現了,健康的腸道菌群進入林林體內後,不到12個小時,林林的便便成形了。在隨後長達四個月的追蹤中,林林逐漸恢復,體重也在增加。現在林林已經三歲多了,完全恢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