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供給側改革怎麼改?多維度調整 盤活農村金融

2016-12-19 16:00:1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宗韋民 字號:T|T
摘要】從中央政治局會議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繼傳遞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信號。這或意味著,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將以供給側改革為主線展開詳細的農業工作部署。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落下了帷幕,明確定調明年農業工作的方向: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農業供給側改革,怎麼改?改什麼?據記者了解,即將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會議將討論的相關文件,對此將給出答案。

  多維度調整農業供給側

  從中央政治局會議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繼傳遞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信號。這或意味著,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將以供給側改革為主線展開詳細的農業工作部署。

  “農業供給側改革主要有兩方面,一個是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這塊的定位分類會更加細化。”國務院參事劉志仁對記者表示,轉型升級最終是為了實現農業發展的品質和效益。過去發展農業總是重視效益,但未來要強調品質放在第一位。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産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狠抓農産品標準化生産、品牌創建、品質安全監管。

  今年10月出臺的《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下稱《規劃》)也提出了確保農産品品質安全的五個方面,具體措施包括,實施農業標準制修訂五年行動計劃、創建農業標準化示範區、構建農業品牌制度和農産品追溯制度等。

  “供給側改革的另一方面是積極更快地培育新業態,包括鄉村旅遊、生態農業、農村電商等。”劉志仁説。《規劃》中也提出發展農業新型業態。包括加快發展農産品電子商務,要求到“十三五”末農産品網上零售額佔農業總産值比重達到8%。

  此外,“傳統産業的農産品結構性過剩也需要解決,要在生産環節進行調節,明年或將加大休耕輪作制度的推進力度。”劉志仁説。

  據官方資料,今年我國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面積達到616萬畝。之後3至5年,將適時研究擴大試點規模。

  談及農産品結構調整,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主任李國祥認為:“通過對種養等方面的結構性調整,農産品供給關係得到改善,為其價格保持穩中向上提供了基礎。”

  以玉米為例,今年國家在調整玉米種植結構的同時,推進了以“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為核心的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保障了農産品價格穩定。在今年的工作基礎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再次強調,將積極穩妥改革糧食等重要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

  盤活農村金融體制

  記者從業內專家處還了解到,在加大農業供給側改革力度的同時,農村金融創新改革也有望在明年取得突破。

  近年來,全國涉農貸款增長迅速,顯示出農村發展的巨大資金需求。據中國銀行業協會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餘額26.4萬億元,同比增長11.7%,涉農新增貸款在全年新增貸款中佔比為32.9%。

  但是,目前我國農村金融供給還不能很好滿足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華泰證券研報稱,隨著土地流轉改革推進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加,大量融資需求涌現,然而農村金融服務供給遠低於全國平均水準。需要重點提升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加快建立完善的農村普惠金融和保障體系。

  針對這一問題,《規劃》重點提出了創新金融支農政策。要求完善信貸支援政策,強化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對農業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援,建立健全對商業銀行發展涉農金融業務的激勵和考核機制,穩步推進農民合作社內部信用合作。

  此外,“農村投融資體制改革也是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李國祥表示,“現在投資農業主要靠財政,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就要以財政作為杠桿撬動更多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投資農業,這也是國家正在推行的政策方向。”

  在具體舉措上,他認為,可以由國家通過財政注入資金成立擔保公司或保險公司,如果社會資本投入後出現風險,這類政策性的擔保、保險公司可以賠付一部分,這樣把銀行金融等各方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吸引更多資本投資農業。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