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貨運飛船“天舟一號”2017年上半年發射(圖)

2016-11-19 08:33:49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李玉坤 責任編輯:王雪 字號:T|T
摘要】2017年,我國將發射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進行推進劑補加實驗,進一步驗證掌握空間站建造運營相關關鍵技術,全面完成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

我國首個貨運飛船“天舟一號”2017年上半年發射(圖)

我國首個貨運飛船“天舟一號”2017年上半年發射

  昨日,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我國首個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將於2017年上半年在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發射。

  據王兆耀介紹,2017年,我國將發射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進行推進劑補加實驗,進一步驗證掌握空間站建造運營相關關鍵技術,全面完成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爾後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運營,登月方案目前正在論證。

  貨運飛船天舟一號是我們國家全新的飛行器,主要承擔為空間站運送一些消耗物品,航太員的消耗品、吃的用的、推進劑、維修設備、維修器材和實驗載荷設備,並且下行銷毀一些空間站的廢棄物,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正在總裝測試,計劃明年上半年在海南航太文昌發射場發射,與天宮二號進行交會對接,開展推進劑補加實驗。

  天舟一號的發射任務將由第二枚長征七號火箭承擔,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可逐步成為我國未來航太發射任務的主力軍。

  中國航太員科研訓練中心副總設計師黃偉芬介紹,關於第三批航太員選拔工作,目前已經基本完成了選拔的總體方案,計劃在2017年正式啟動。

  看點

  我國基本具備航太員長期駐留保障能力

  據黃偉芬介紹,此次飛行驗證了長期駐留保障中的許多關鍵技術,比如説未來空間站長期飛行非常關鍵的鍛鍊設備跑臺束縛系統的性能和功能的驗證,這次任務航太員首次在軌實現了跑步鍛鍊。這次任務的成功實踐,表明我們國家已基本具備了航太員長期駐留保障的能力。

  天地遠端醫療系統是解決未來長期飛行航太員看病問題的一個關鍵技術。科學家驗證了超聲醫學影像技術在空間站將來長期飛行的應用,也研製了基於虛擬現實技術的心理舒緩系統。

  植物栽培技術驗證了航太員在軌進行組裝裝置、播種、建苗、補水等一系列相關植物栽培的技術,同時也使他們心情愉悅,起到了心理調節的作用。時間證明,它也是非常好的、非常有效的一種心理調試的手段。

  太空實驗主要項目水準處國際前沿

  據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主任高銘介紹,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安排了空間科學實驗和地球科學觀測與應用,以及空間應用新技術實驗等領域一共十幾項應用項目,其中主要項目的研究水準已經位於國際前沿,技術發展也列于國際先進行列。

  地球科學觀測和應用,安排了多角度、寬波段成像光譜儀和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以及紫外臨邊成像光譜儀等成像設備,對陸地、海洋和大氣進行觀測和遙感應用,這些設備關鍵器件和部件都是自主研發的,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

  空間科學實驗方面,材料的樣品和一種植物的樣品今天已經由航太員回收帶回地面,將通過後續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和把握微重力條件下材料生長的物理化學規律和植物的生長髮育變化,為材料製備工藝和植物品種的改良以及空間生態系統奠定基礎。

  揭秘

  哪些高科技為返回艙保駕護航?

  從距離地球393公里的深空返回,對於神舟飛船返回艙而言是一次從未經歷過的極端挑戰。記者從航太五院了解到,為了確保安全著陸,返回艙有諸多科技加身。

  艙門快速檢漏儀保障安全

  檢漏是航太員進入返回艙後的首要工作,只有確保艙門與介面處完全密閉,才能保障航太員在乘返回艙回家時,始終處於一個安全的空間內。

  防護衣抵抗“冰火兩重天”

  這次返回艙從距離地球393公里的深空返回,軌道高度的增加將讓返回艙經受更長時間的低溫考驗,艙內數十台設備存在因低溫結露而罷工的風險。而返回艙在進入大氣層後,因與大氣的劇烈摩擦,表面溫度會急劇上升,最高可以達到1500多攝氏度。

  為了讓航太員和艙內設施經受得起這“冰火兩重天”的挑戰,技術人員為返回艙武裝上了“多層防護衣”。通過多重保護,確保了返回艙溫度始終維持30℃以內這一適宜的溫度。

  半自動控制模式為返回上保險

  “半自動控制模式”這一獨特本領,在航太器姿態失控時,航太員只需要操作幾個按鈕就可以建立正常姿態,為安全回家再上一道保險。

  降落傘和緩衝發動機“精準剎車”

  神舟飛船降落傘主傘面積約1200平方米,全部展開後可以覆蓋三個籃球場,收攏後裝進傘包內的體積還不到200升,可以塞進普通的家用冰箱。

  γ光子測距技術是決定緩衝發動機“精準剎車”的關鍵,我國研製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γ高度控制裝置,通過神舟十號全面驗證了産品性能,為神舟十一號返回艙落地前“穩、準、好”的剎車提供了有力保證。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