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在網貸平臺借款,卻陷入被催收漩渦中。昨日,家住成都的傅林稱,過去一個月,一個名為“閃電借款”的網路金融項目,通過催收公司,向其追討“賀小梅”的欠款。而這位欠款的賀小梅,則是傅林一位已經一年多沒有聯繫的前同事。
傅林告訴新京報記者,這段時間,催收公司採用了包括言語威脅,電話“呼死你”等各種手段,持續騷擾,導致自己的工作生活受到嚴重干擾。昨日,涉事網貸平臺回應稱,公司催收業務已經外包,由各地專業催收團隊負責。就傅林的遭遇,上述平臺表示,已經將其從催收名單刪除。
因前同事欠款遭“呼死你”
最近一個月,無論走到哪,傅林都會隨身帶著手機充電寶。她不知道,今天會不會又來一波“呼死你”。
傅林是成都一家公司的職員。今年10月8日晚11點半左右,她接到了一個陌生來電。電話那頭,一名四川口音的男子問她,是否認識“賀小梅”,並向其通報稱,自己係網路金融平臺“閃電借款”項目的催收人員,賀小梅在平臺有借款逾期未還,希望傅林幫助追討。
“賀小梅是我的前同事,已經離職兩年多了,我不知道怎麼聯繫她。”傅林回憶,在聽完自己的一番解釋後,電話那頭,對方“情緒突然上來”,接著用方言開始罵人,隨後挂斷了電話。很快,那位“催收人員”便給傅林發了一條短信,對她進行威脅和咒罵。
事情遠遠沒有結束。傅林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的噩夢,便從這個電話開始。從10月9日起,傅林的手機不斷收到陌生來電,持續長達一個月。新京報記者看到,僅在11月1日這一天,從淩晨0點16分,至下午1點53分,傅林便收到78個來電,且歸屬地來自全國各地。傅林説,上述來電全部都是只響一聲便挂斷,相互間隔只有幾分鐘。
傅林表示,從那以後,自己的手機常常會突然響個不停,每天平均會接到超過200個來電。無奈之下,她只能選擇將手機調成靜音,為了防止因頻繁來電而導致電量耗盡,她出門時,充電設備成了“標配”。
涉事公司稱催收業務已外包
被陌生來電密集騷擾半個多月後,10月25日,傅林向“閃電借款”的平臺方“掌眾金融”進行了投訴。連續嘗試聯繫四次,終於有工作人員與其接觸。在了解到傅林的遭遇後,掌眾金融一名工作人員向其回復稱,已經將其從催收名單刪除。
傅林沒有想到的是,僅僅清凈了不到一個星期。11月1日上午,她再次接到一個歸屬地為天津的陌生來電,電話那頭,一名男子稱,“賀小梅的案子由我接手”,並再次提出要求其協助還款。此後,傅林的生活,再次陷入“呼死你”怪圈。
昨日下午,新京報記者聯繫了上述催收男子。對方聲稱,自己係“專業催收人員”,公司每個月1日將清理未收款項,因此才會給傅林打電話。而對於其受雇單位,及資訊獲取渠道,該名男子拒絕透露。
“掌眾金融”資産管理部門一名李姓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平臺將催收業務分為兩類,一類通過內部工作人員進行催收,名為“內催”,一類則外包給各地的催收團隊,名為“外催”。通常來説,一筆借款逾期未還,首先由平臺的內催團隊介入,而當逾期超過四個月後,即將這一業務轉包“外催”。
“我們與外面這些催收團隊也簽有協議,他們以佣金的形式獲取收益。”該名負責人介紹,僅自家所在的平臺,在全國各地便有超過200家合作催收團隊。“一般哪的案子,我們就轉給哪的團隊做。”不過,上述負責人也承認,對於“內催”團隊,平臺尚能有效監管,而外包出去的“外催”業務,往往鞭長莫及,也容易滋生各類暴力催收。
為何平臺宣稱已將傅林從催收平臺刪除,而其仍然會受到騷擾?李經理稱將繼續調查。
在上述案例中,傅林並非借款人,為何會被催客盯上?一名網際網路金融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催客在實際徵收中,會盯緊一切與借款人有過聯繫的人,“通過APP獲取借款人工作資訊,通話清單,獲取這些資訊後,催客往往會無差別地進行催收。”
- 體驗
無需抵押便能從平臺借款
讓傅林飽受困擾的“閃電借款”,究竟是怎麼運作的?新京報記者體驗後發現,這一平臺以客戶端及微信公號為載體,通過提交身份資訊,通過簡單驗證後,即可進行線上借款。一名網際網路金融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由於在這一過程中,用戶無需提供抵押及相關憑證,導致平臺借款回收難度較大,客觀上為“催收”提供了空間。
在微信公號“閃電借款”內,有一個功能,名為“我要借款”。頁面資訊宣稱,目前這一功能已經吸引647萬用戶。在用戶註冊一欄,借款者需要填寫個人姓名、身份號碼、用於接收借款的銀行卡號及手機號碼。完成註冊後,可點擊“申請借款”,即跳轉進入“授信”界面。用戶需填寫個人手機資訊,親密聯繫人電話,綁定淘寶賬號,通信地址,並上傳身份證照片,便可獲取相應的授信額度。之後填寫借款金額、期限,便能獲得相應借款。
也就是説,任何人只要掌握一個正確的身份證號碼及銀行卡號,即可利用這些資訊進行用戶註冊,並通過平臺獲得借款。
“掌眾金融”的官網中稱,“閃電借款”通過實時授信的方式,可實現“56秒放款”。
- 律師説法
催收致嚴重後果 平臺與催收者要擔責
在網際網路世界,受雇于催收團隊,以各種手段強制收回欠款者,被稱為網路“催客”。記者調查發現,網貸平臺將業務外包給催收團隊,催客通過獲取被執行人個人資訊,通過各種手段催收,已經成為一條成熟的産業鏈。
記者體驗發現,“閃電借款”無需抵押,平臺方無法真實掌握借款人資産真實性。北京澤永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永傑表示,這種情況下,出現逾期或壞賬,平臺方自己催收,成本會很高,所以會將催收業務外包。
王永傑認為,如果平臺與催收團隊之間是業務合作關係,對其催收手段不了解,可視為普通的商業交易。而如果平臺將借款者及其相關聯繫人資訊提供給催收團隊,則涉嫌洩露個人資訊。不過他也表示,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平臺不大可能對作為合作夥伴的催收團隊“完全不知情”,因此,在明知可能會使用暴力催收手段的情況下,仍然進行此項業務,也需承擔連帶責任。王永傑稱,暴力催收方式,在短期內可能會帶來一定的成效,但從長遠來看,會對平臺的信譽造成極大不良影響。若頻繁的暴力催收行為,導致了嚴重的後果,則平臺與催收團隊都要承擔責任。
王永傑表示,動用包括“呼死你”等手段進行催收,網路催客涉嫌騷擾,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可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