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11,在重慶工商大學讀研究生二年級的魏同學,在網上商城看中一款輕薄、配置高、適用的筆記型電腦。考慮到是大件,她覺得還是實體店更靠譜,所以特地到線下來看,還真碰上了活動。
她萬萬沒想到,這次購物,感覺掉進了店家精心設置的陷阱。
店家稱電腦只能開機兩小時
魏同學的電腦已經用了5年,常用到的辦公軟體WPS使用起來很卡。她比較中意一款戴爾筆記型電腦,網上價格4999元。
魏同學説,12日上午她和男友到江北區觀音橋賽博電腦城二樓,看中一台金色筆記型電腦,型號為戴爾燃7000(i5 7200CPU 14英寸)。經過一圈詢問和考察,兩家店舖都告訴他們這款電腦4300元左右可以拿到,這讓她感覺自己來對了地方。
最終,他們來到了一家名叫戴爾專賣店D0450的店面。導購員告訴他們,店里正在做雙11活動,憑學生證可以優惠200元,這款電腦配置很好,使用也很好。最終雙方以4300元成交,魏同學刷卡付錢。
“電腦錢是我哥哥打給我的,等我工作還他。”魏同學説,“店員承諾我購買的電腦與網上配置一樣。”
魏同學説,等待店家從店外調來新機過程中,這家店技術員告訴她,這款電腦只支援正版軟體,不支援盜版軟體,建議開機時間控制在兩小時內,否則易出現藍屏、當機現象。
魏同學感到難以置信,讓工作人員在樣機上下載一個WPS試用,果然電腦變得特別卡,顯示記憶體只有1.07GB。
魏同學仔細對比銷售單,自己之前查的資料顯示這款電腦配置是GeForce940MX,Windows10系統,64位。銷售單上面供貨商寫的是企晨商貿有限公司,標注的配置卻是GT940MX,Windows10系統,32位。導購員在單據上寫有“已告知客戶機器深構,戴爾廠商不負責售後”字樣。
魏同學説:“他們讓我在銷售單上簽字,不簽字不發貨,於是我撥打了消費維權熱線12315。執法人員到場,説明這些約束消費者的條款無效,這張銷售單作廢,後來被撕毀了。”
換購一台發現買貴1000多元
經過這次不愉快後,魏同學和店家坐下來協商。魏同學希望退款,對方表示只能換貨。
導購員推薦了一款聯想電腦——聯想S41-75 A10系列,表示該款電腦比戴爾配置更高,記憶體是4G,AMD10的CPU比戴爾i5配置還好,兩個顯示卡同時用速度更快,價格4500元,她只需再付200元。
魏同學説:“我讓工作人員在聯想官網搜索此型號,他並未搜到,解釋説聯想的官網被第三方承包,很多電腦型號沒有。經過這番折騰已經是下午3點,由於4點半有課,我便簽字以4500元價格提走這臺紅色電腦。”
晚上回到寢室,魏同學上網查詢發現這款聯想電腦只賣3300元。13日上午,她再次來到購買電腦的店舖退貨,遭到拒絕。下午,她到九龍坡區石橋鋪電腦城,發現同款電腦最低售價2900元,最高3300元。
商家表示刪除微網志才能協商
13日晚,魏同學將她兩天購買電腦經歷發到微網志上,引起許多網友共鳴和支援,點擊量迅速攀升到15000以上。聯想客服官方微網志也表示,願意協助消費者處理問題。
魏同學告訴重慶晚報記者,昨日上午,店家與自己聯繫稱,坐下來協商的前提是她先刪除微網志。魏同學告知店家,拿出解決方案才能刪。
昨日,重慶晚報記者找到魏同學購買電腦的戴爾專賣店負責人王經理。
對於為什麼專賣店也可以買到其他牌子的電腦,王經理表示公司在主城有七八家店,區縣也有店,所以能拿到其他牌子的貨。
他説:“我們是做生意的,不願意惹麻煩,所以才提出刪微網志來協商。週末(13日)這個學生來了一趟,我們告訴她已經産生了銷售記錄,需要走程式,還要與廠家協商,週一廠家上班後再解決,她可以換任何一台戴爾電腦,價格以官網價為準。”
王經理表示,因為進貨渠道不一樣,産品也不一樣,即使電腦有同一個外觀,也有高配和低配之分。
昨天下午4時,魏同學來到店家位於石橋鋪的辦公室協商。截至發稿前,魏同學告訴重慶晚報記者,對方經理出面,態度誠懇,已經協商好了,店家承諾以一個合理的價格換成了新的戴爾電腦。自己購買前沒有充分了解情況,有一定責任。電腦已經拆箱,會影響第二次銷售,需要返回廠家重新包裝,自己願意支付部分運費。
專家表示 電腦不可能 只開機兩小時
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在電腦行業工作18年的工程師孔祥偉説:“電腦絕對不可能只能用兩小時,這樣的産品通不過國家質檢。電腦藍屏要麼是主機板有問題,要麼是CPU有問題,導致機器超負荷運轉,熱量急速上升,散熱功能跟不上,電腦啟動保護裝置自動藍屏,常見於一些組裝電腦。”他表示,不能安裝盜版軟體可能是電腦中有軟體檢測,是有可能的。
律師建議 用法律武器維權
重慶晚報新聞律師團成員、重慶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重慶市華立萬韜律師事務所主任陳艇表示,從當事人陳述中,她先是被優惠價格吸引,交款後導購員卻告訴她訂購的産品有諸多問題,向她推薦了另一款産品,最終她發現所購商品價格高出市場價許多。
陳艇認為,根據自己以前接到的諸多消費投訴案例來看,魏同學可能掉進了消費陷阱。如果最終認定導購員誤導消費者,則有欺詐消費者嫌疑,消費者可撤銷合同、退貨退款。
他建議,魏同學可與店家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可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