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您預訂的MU2204航班‘因故取消’……”近日,一條航班取消通知引來乘客討説法。東航MU2204航班乘客劉興亮不滿航空公司稱因“公司計劃”取消航班,質疑因乘客太少,要求東航公佈具體原因並向該航班旅客公開道歉。
乘客
質疑東航因上座率不足取消航班
昨日,劉興亮向新京報記者介紹,他所預訂的航班為12月1日17:30的東航MU2204航班,從呂梁機場飛北京。起飛前一天的11月30日16時左右,他收到短信稱航班“因故取消”。
劉興亮向航空公司客服了解到,航班取消原因是“公司計劃”。劉興亮稱,他此前從未遇到過因“公司計劃”取消航班的事件,客服人員表示可以免費退改簽。劉興亮告訴記者,其他時段沒有合適的飛機,他只能改乘其他交通工具返回北京,因此還耽誤了第二天在北京的會議。
劉興亮于12月6日將此事發表在他的認證微網志上,並提出兩點訴求。一方面,他提出,航空公司應告知取消航班的具體原因。“我聽朋友説是因為乘客太少取消了,那航空公司也該大大方方説出來。到底幾個乘客才夠起飛?”劉興亮説。
另一方面,劉興亮提出,東航應該向該航班所有旅客公開道歉。
昨日,劉興亮告訴記者,12月7日自稱東航客戶關懷部主管的一位陳先生給他打來電話,表示可以將他的普卡升級為金卡。劉興亮明確拒絕。
東航
具體取消原因正在調查了解
記者查看航班資訊發現,北京往返呂梁目前每天有兩個航班,分別是MU2255與MU2203,實際承運人皆為東航。
昨日,中國東方航空公司總部相關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介紹,目前此事還在處理中,至於到底因何原因取消航班還不清楚,該公司服務部門正在調查了解。
上述負責人説,他們是提前一天通知了乘客,並提供了處理方案供乘客選擇,一是改由其他東航飛機轉至北京,轉機費用東航負擔;二是補償旅客在當地一晚住宿費用。但旅客均未接受。
至於是否因該航班屬於支線航班,考慮到運營收益而主動取消,上述負責人表示,這種可能性幾乎沒有,“沒有一個公司願意取消航班,因為取消就意味要有損失”。
專家
不排除因乘客少臨時取消航班
據介紹,因“公司計劃”延誤或取消航班可能有多種情況。“首先可能是前續航班故障,沒有別的飛機調配。或者本身執飛的飛機出現故障,一時不能解決。”民航法律專家張起淮説,也可能是機組人員的原因,飛行人員或機組人員因生病、堵車等原因沒有及時趕到,而備用人員又一時不能替補上來。
同時,張起淮也認為,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公司出於自身經營利益的考慮,如果旅客少,航空公司就取消航班或者合併航班。
背景
據公開資料顯示,呂梁大武機場是國家“十一五”規劃建設重要支線機場,于2014年1月26日正式通航。目前通航點有北京、上海、蘭州、西安、廣州、天津、重慶等地。
呂梁屬於民航局明確規定要支援發展支線機場和支線航空的地區,但自呂梁機場通航後,上座率一直不理想。今年年初,當地還出臺文件,鼓勵公務人員出行優先選擇飛機,以此帶動當地民航發展。
縱深
“因故取消”折射支線航空運營困局
“被東航放鴿子已經兩次了,一次是鄂爾多斯飛三亞,打電話説只能讓我退票,而且近4天沒有其他東航航班,只能換航空公司,一次是榆林飛三亞,都是公司計劃。”在劉興亮的帖子下,有不少人抱怨曾經遇到過類似事情。雖然東航方面並未明確取消原因,但有乘客和專家認為,小機場取消航班的原因極有可能是支線航空為了壓縮運營成本。
市場培育難等導致支線運營成本高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綦琦説,支線航空市場範圍界定混亂、運營模式照搬幹線、市場培育難等問題,直接導致了運營企業成本高企,在沒有政府補貼以及地方政策支撐下,大部分支線運營應該是虧損的。
“現在大家形成一個共識,先飛一個長線,再甩飛一個支線,所以你看很多支線使用的是大飛機。”綦琦説,這種是航空公司壓縮運營成本的一種手段,目前也沒有相關規定不允許。
對支線航空的補貼量也在逐年增長。僅2016年,中國民航局預計為全國152個小機場提供補貼超過13億元,以填補後者的持續虧損。補貼主要是為了促進老少邊窮地區、新疆、西藏支線航空發展,每年額度很高,經營支線航空的航空公司有的還能依靠這筆支援經費創收。
成本高旅客少 寧願取消不虧損
一位民營航空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與幹線航空最大的不同,就是支線運營的成本高。“支線飛機的起降更頻繁,勢必在油耗、維修和起降費方面多付出成本,再加上航班的座位數上,平均到每客座成本上最多能比幹線飛機高30%~40%的成本支出。”這位負責人表示。
一方面是費用高,另一方面則是旅客少。機場運營專家朱文川曾向媒體透露,支線機場大都位於中小城市,工業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城鎮化水準不高。年度旅客吞吐量大都低於100萬人次。支線機場收入來源單一,航班架次少,旅客吞吐量小,因此造成的虧損局面很難改變。
一家國有航空公司子公司的市場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透露,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援下,支線航空運營基本處於穩定增長狀態,但沒有航空公司願意把自己的錢砸到吸引當地客源上去。“我們把當地客源拉上來了,別的大航空公司一擠進來就收漁翁之利了。”他説,國內真正運營支線的航空公司很少,基本是幹線為主搭配支線,所以優質航時和優質地面資源一般不會給支線航空,乘客量不足的話,寧願臨時取消也不虧損運營。
説法
航空公司原因取消應擔全責
張起淮表示,公司原因造成的航班取消或延誤,是應該給予旅客賠償的。“因為公司不願意調配,或者飛機、機組人員的延誤造成的取消或延誤,航空公司就要承擔風險。”張起淮説。
對於劉興亮的維權,張起淮表示,目前國家對航班延誤或取消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賠償辦法和賠償標準,有一些籠統的規定,乘客想維權比較困難。但總的來説,目前這類事件還是有法可依的。“當事人應該舉證,對預訂過程進行網路截圖,同機人互留電話,對延誤所造成的損失最好能量化。”
對於消費者因航班取消或延誤産生的額外費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如果乘客因此改乘別的航班,産生了更多的費用,或者是改用別的交通工具,因取消航班造成了住宿費用,這些錢都應該由航空公司予以賠償。
取消原因不明忽視知情權
劉俊海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在劉興亮這一事件中,消費者的知情權沒有得到充分保護。“東航説因公司計劃取消,因什麼原因,飛機、機組人員病了或沒趕來,或者是因為訂票乘客少,飛行會賠錢,這些都沒有講清楚。”
劉俊海判斷,劉興亮這一事件反映出消費者對航空公司的不滿,不一定是針對延誤或取消航班本身,而是對航空公司處理這些事件的方式。“如果是因為機組人員生病,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是考慮利益方面的原因,可能幾個人買機票,收益不過四五千,但一起一降就要幾萬、十幾萬。但即使是這個原因,我認為也應該明示,更能得到消費者的理解。”
劉俊海認為,不僅是航空公司應該詳細向消費者披露資訊,民航行政管理部門也應該出臺指導意見,對於航班延誤的資訊如何披露進行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