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楊華峰 攝
“雙十一”後首個工作日,物流業開啟“玩命速遞”模式。據菜鳥網路統計,今年“雙十一”再次刷新紀錄,全球共産生6.57億件物流訂單,國家郵政局發佈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期間快件處理數量同比增長超過50%。
物流業再次迎戰尖峰考。如何應對“爆倉”問題?如何將快遞及時順利地送達“親們”手中?如何避免暴力分揀、錯投誤投?如何最大限度地減輕快遞小哥的工作負擔?都是巨大挑戰。
不久前發佈的《2020年亞太倉儲前瞻性研究》中公佈“十大最受關注的倉庫技術”。這份報告的出品方、在倉儲物流業掌握多項領先技術的美國斑馬技術公司總裁Anders Gustafsson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詳解將為物流業帶來變革的技術趨勢。
Anders Gustafsson表示,物聯網、條碼掃描、平板電腦、大數據與數據分析、倉庫和裝車自動化、高級成像儀、移動熱敏印表機、固定式標簽印表機、可穿戴設備和射頻識別技術,正在成為十大最受關注的倉庫技術。
目前其中一些技術已經或很快就能投入使用。Anders Gustafsson舉例説,比如創新産品可以讓庫房工人在使用設備時不再需要重復“對準條碼掃描,然後傾斜設備查看螢幕並確認”的動作,這意味著能夠減少55%的腕部動作和15%的肌肉運動,加之觸屏鍵盤輸入等降低錯誤率的綜合改進,能為每位工人每個工作日節約一小時工時。還沒有對外發佈的另一項新産品,則基於下一代的增強現實技術,倉庫工作人員戴上有警惕螢幕的眼鏡,就可以直接發佈指令,完成相應的工作。
Anders Gustafsson認為,宏觀來看,物流業未來有三大趨勢。首先是物聯網,物聯網的發展使得很多設備都開始互聯互通,從而生成物理世界的大量數據。第二是雲計算,使人們可以物理世界的數據進行分析,從而産生具有可操作性的洞察結果。第三是移動性。由於具備了移動性,就可以把這些洞察結果在正確的時間傳遞給正確的人,從而使他們採取正確的行動。
他預計,到2020年,訂單週轉的時間和效率都將顯著提高;“更低的運輸費用”和“更快的交付速度”將成為改革的關鍵驅動因素;貨車的直接換裝率將由44%提高到61%;倉儲環節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倉庫和配送中心,但是空間擴張越來越少;在分揀環節,超過六成同時支援語音和螢幕分揀;自動化趨勢持續發展,紙筆記錄將被手持式移動終端所取代……
在他看來,“中國目前狀態非常好。”首先,中國市場增長速度很快。其次,建立了很多現代化基礎設施,或者將舊的設施更新。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利用數據,同時也會産生大量數據。第三,有很多投資進入,促進行業快速發展。而中國所面臨的挑戰可能在全球範圍內具有普遍性:眾所週知,一些新技術需要的投資回報時間會很長,小公司不大願意嘗試需要較長投資回報時間的新技術。(記者 肖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