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注重抑制資産泡沫和防範經濟金融風險。”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時,在貨幣政策方面再次用了“抑制資産泡沫”的表述,引起了市場關注。
樓市躁動引發房貸激增,貨幣信貸須防控風險
政策因問題而生,新問題引發政策新考量。
“今年以來部分城市房價上漲過快,帶動房貸激增,而實體經濟貸款疲弱。任其發展不僅會加大金融風險,而且不利於實體經濟健康。這必然會引發貨幣政策的新考量。”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副主任王軍分析。
統計顯示,9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64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上漲,部分熱點城市漲幅達到三四成;前三季度全國個人住房貸款增加3.63萬億元,同比多增1.8萬億元,特別是7月份房貸成為新增貸款主體,而企業貸款出現多年少見的負增長。
“如此短時間內,在收入水準沒有明顯躍升的情況下,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確實蘊含著泡沫。部分資金借房貸等流入房地産領域,成了房價上漲助推器。”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直言,資金脫實向虛不僅增加了風險,而且産生了不好的導向。
“現在必須出手抑制資産泡沫,否則以後沒有人願意投資實業了。”賣了自己房子創業的湖北香潤生態農業公司董事長吳斌,眼見著資金流入房地産市場,老同事炒房實現財務自由,而自己辛苦三年的企業因遭受洪災資金吃緊,感到焦慮。“國家要採取措施,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
其實7月26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就已經提出了“抑制資産泡沫”。不過,那次是在降成本的表述中出現的,而這次出現在貨幣政策的表述中。
“在前期較為寬裕的貨幣信貸環境中,資産價格上漲過快,已對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産生威脅。今後貨幣信貸環境要有利於抑制資産泡沫、防範風險。”恒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董希淼表示。
貨幣政策並未轉向,繼續支援實體經濟但要把握好度
注重抑制資産泡沫,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的大轉向。但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結構性的,貨幣政策總量一再加碼不僅效用不大,而且不利於抑制資産泡沫。
“這次政治局會議講得很清楚,貨幣政策依然是穩健的,而且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這就意味著貨幣政策要繼續支援實體經濟發展。但支援要適度,否則過猶不及。”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
在抑制資産泡沫的同時繼續支援實體經濟發展,貨幣政策會根據經濟形勢的不同,不斷作出新的平衡。
央行行長周小川10月上旬在國際場合明確表示,隨著全球經濟復蘇逐步正常化,中國會對信貸增長有所控制。
數據顯示,9月末全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是同期GDP的2.86倍,M2增速超過同期GDP增速和CPI漲幅之和2.8個百分點。
“從總量上講,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已經不低,關鍵是要把資金導向經濟轉型升級急需的領域中去。”王軍説。
市場人士已觀察到,從2014年11月至今年2月底,央行頻頻使出降息降準“重器”,而最近半年多來再無動靜。
“今後貨幣政策將更加穩健、中性,進一步放寬流動性(如降息降準)的可能性大大下降。”董希淼預計。
儘管如此,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支援不會鬆勁。專家們一致認為,當前中國經濟企穩向好的基礎並不牢固,貨幣政策不能忽松忽緊,要繼續支援實體經濟鞏固好勢頭。
未來政策將總體穩定具體靈活,相關配套改革亟待跟進
總量的穩定,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而結構問題,需要結構性政策的靈活應對。
“現在需要的不是總量上增發更多的貨幣,而是調整貨幣投向的結構,流向實體經濟和‘雙創’企業。”吳斌説。
曾剛指出,未來貨幣信貸在總量穩定的基礎上,會對結構進行調整。比如有必要對新增個人房貸適度調控,再如對容易流入資本市場的銀行表外理財逐步加強監管等。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最近半年多來在保持利率、準備金率按兵不動的同時,把公開市場操作頻率由每週兩次改為每個工作日一次。各種新型貨幣政策工具頻繁使用讓人眼花繚亂,資金期限、利率隨行就市。
“公開市場操作正逐漸成為貨幣政策操作的最重要工具。可以預見,隨著各種工具的不斷創新、組合與頻繁使用,央行在調節市場短期流動性、緩解關鍵時點流動性緊張以及應對貨幣市場利率波動方面的能力將越來越強。”董希淼表示。
但貨幣政策不是萬能的,宏觀調控不能替代改革。
“縱觀各國貨幣政策,主要還是著眼于實體經濟。抑制資産泡沫只是這一階段我們貨幣政策要注重考量的,而且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深化改革。”曾剛坦言。
在金融支援實體經濟方面,專家建議進一步發展直接融資,加快發展民營銀行以及普惠金融;改變部分國企的預算“軟約束”,出清僵屍企業,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抑制資産泡沫、解決資金脫實向虛,關係到我國經濟能否順利轉型升級。貨幣政策執行中要注重這方面,但最終還是要靠深化改革。”董希淼説。(記者劉錚、吳雨、沈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