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驟減上游投資 原油供給重回緊張年代?

2016-10-31 09:25:42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綦宇 責任編輯:杜敏敏 字號:T|T
摘要】油價的低迷讓國內的三大石油公司“節衣縮食”。在上游勘探開採板塊巨虧的情況下,記者統計發現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今年合計資本支出將減少8%左右,總規模約295億元人民幣。

  困于低油價,國際石油公司(私營)2016年來已經削減了超過24%的新增上游油氣開採投資,這是繼2015年削減了25%後,連續第二年的大幅度削減開支。

  近日,由國際能源署IEA發佈的《世界能源投資報告》顯示,受困于低油價,國際石油公司(私營)2016年來已經削減了超過24%的新增上游油氣開採投資,這是繼2015年削減了25%後,連續第二年的大幅度削減開支。

  油價的低迷也讓國內的三大石油公司“節衣縮食”。在上游勘探開採板塊巨虧的情況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今年合計資本支出將減少8%左右,總規模約295億元人民幣。

  作為油氣産業“新勢力”的北美地區,其頁巖油氣開採方面受到的削減在過去兩年達到了52%;而同時,來自目前原油最大買家的中國原油産量正在逐步減少,今年8月份達到了歷史以來最大的同比跌幅——9.9%。

  這樣的預期引發了市場目前對於原油價格走向的巨大爭議。一方面,市場擔憂在明年原油供應重回緊張甚至“短缺”,而另一方面俄羅斯與中東地區國家的“逆勢增資”也讓不少人對於減産協議的影響保持懷疑。

  “OPEC承諾在11月底之前實現削減生産,以防引發重大和不必要的拋售,”盛寶銀行分析師Ole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諸如伊朗、尼日利亞和利比亞等國都希望豁免減産協議,油價短期前景在45-55美元的區間,而至2017年或達到60-65美元。”

  削減投資應對寒冬

  以世界最大的國際石油公司殼牌為例,其在發佈半年報時就向媒體表示,殼牌在今年的投資額會達到290億美元,但這顯然是削減後的數字。就在5月份殼牌還曾公開表示,今年的投資不會少於300億美元。

  持續削減投資的背後是其上游板塊的盈利能力持續減弱。據殼牌Q2報表,今年上半年其上游業務共虧損27.62億美元,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是虧損6.6億美元,一年內其上游板塊的虧損額度擴大了4倍有餘。

  在這樣的背景下,殼牌的投資縮水就不令人意外。“我們今年提供了一個更低、更可預測的計劃,投資規模為290億美元。”荷蘭皇家殼牌CEO Beurden表示。

  一位長期觀察國際石油公司的分析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早些時候殼牌對於投資規模的預計為330億美元,“後來這一數字變為300億美元,直到半年報公佈時這一數字最終定格在290億美元。”他説。

  這種縮減的力度和過程也説明瞭殼牌對於其全球市場上的資産佈局。“殼牌會持續地出售非核心資産,降低各項成本以增加現金流,應對目前的低油價處境。” Beurden説。

  而上述分析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上半年收購BG之後,殼牌已經成為了目前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製造商,“BG提供的協同效應將在2018年為殼牌提供45億美元的現金流。”他説。

  不過,大量的投資削減並沒有導致石油産量的減少,反而因為技術的改進以及開採區塊的優化實現了産量增加。殼牌Q2的日産量為350.8萬桶,同比增加28%。而290億美元的投入也被認為是維持殼牌持續增長的必須投資。

  “殼牌的資本投資將在2020年達到250億到300億美元之間。如果低油價需要,公司可以進一步減少這種投資,不過每年仍需要花費大約250億美元來確保增長。” Beurden説。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另一家國際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的身上,在上游業務利潤銳減、投資額也減少的情況下,二季度維持到每天400萬桶的産量,幾乎與去年同期沒有區別。

  這或許意味著,許多人所憂慮的因投資減少而導致的原油供給不足不會發生。“儘管中國的産量也在減少,但它的需求增長仍然是創造供需平衡的重要部分,” Ole説,“但中國經濟增速的和戰略儲備積累放緩,或將損害這一進程。”

  成本下降與創新投資

  實際上,原油開採的成本與大公司的投資模式,隨著不斷更新的技術以及融資方式産生了許多新的變化。

  依據IEA的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能源投資為1.8萬億美元,但由於上游油氣投資的急劇下降,對比2014年實際下降8%,這樣的下降同樣也影響到了石油等化石能源在整體能源需求結構中的比重,石油和煤炭的消費比例正在逐步地下降,這兩類化石能源的需求增速也在進一步放緩。

  同時,由於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削減,以及大公司在油田開採上採取的各類降本增效的措施,全球範圍內投資的減少並未能導致原油實際産量的降低。以美國的頁巖油氣開採技術為例,隨著近幾年不斷研發,2015年當年其成本下降就達到30%。

  Ole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油價如果恢復到60-65美元/桶的水準,將會對美國頁巖油氣商産生巨大激勵。“這同時也將會減少石油供應不足的風險。”

  “上游油氣資本支出的劇烈回落主要是因為成本縮減、效能優化以及活動減少。”IEA表示,“但是,一旦對服務和設備的需求迅速回升,上述情況有可能不會持續太久。”

  這份報告顯示,由成本減少導致的資本支出減少佔總量的2/3,剩下的1/3才是開採的減少。無論是國際石油公司還是國家石油公司,這類以內部現金流支撐其投資活動的大型石油公司,都在降本增效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

  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為例,其董事長王宜林曾在多個場合表示,2016年中石油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整體的降本增效。長慶油田勘探部副處長劉顯陽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整體投資預算減少兩億的情況下,公司2016年需實現新增探明儲量3.65億噸,與2015年持平。

  而另一方面,投融資渠道的多樣也為全球油氣上游開採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這一影響在北美頁巖油氣開採上面尤其明顯。

  眾所週知,無論是國際石油公司還是國家石油公司,其投資來源主要依靠公司內部的現金流,而美國公司主要是依靠債務融資。“頁巖項目更短的投資週期以及對套期保值的廣泛應用使得獨立的頁巖油氣生産者依賴高杠桿的商業模式,這一模式在低油價時期遇到了巨大的困境,該行業在過去兩年中的投資下跌了52%。”IEA方面表示。

  美國頁巖油氣開採獲得極大的成功後,在掀起一場能源革命的同時也為各類油氣公司提供了過去不會選擇的融資模式,高杠桿率不僅助推了美國油氣産量的猛增,也讓這些傳統石油巨鱷們開始重新思考金融資本與油氣産業的合作模式。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