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記者從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獲悉,28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7858,較上一個交易日下跌122個基點,跌破6.78關口,再創6年以來新低。在岸市場人民幣匯率隨著中間價也出現了小幅下跌,截至記者發稿前,在岸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7797,較上一個交易日下跌19個基點。離岸市場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漲,報6.7906,較上一個交易日上漲44個基點,兩岸匯差為109個基點。
“近期硬脫歐後,英鎊貶值帶動其他貨幣對美元走軟,推動美元指數回升,10月份以來上升接近4%,成為人民幣貶值的主要誘因。”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對《證券日報》表示,未來,美聯儲加息預期可能繼續推動美元走強,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承受壓力,但人民幣對所有貨幣仍然保持基本穩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丁一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人民幣匯率的此輪貶值是由資本流動的變化所造成的,過去因美元貶值而導致大量的美元流入中國,如今在人民幣有所貶值,美元有所升值的背景下,資本從中國有一定的流出,人民幣匯率出現貶值也是對過去貶值壓力的一種釋放,目前來看,貶值壓力已經基本釋放殆盡。因此,即便美聯儲年底加息或造成人民幣匯率進一步承壓,但貶值的空間十分有限,人民幣匯率將更多趨於平穩震蕩走勢。
鄂志寰也表示,2014年至2015上半年,美元指數快速上升,人民幣對美元亦有升值,由此對其他貨幣積累了較大的升值幅度。從去年“8.11”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之後,人民幣波動方向逆轉,此前過度升值帶來了巨大的調整壓力,成為人民幣持續面臨貶值預期的一個潛在來源。
“近期人民幣匯率的貶值與過去匯率的高估有關,過去美國實施的量化寬鬆力度較大,中國在當時為了維穩而實施了相對謹慎的貨幣政策,因此,不同的貨幣政策方向使得人民幣匯率呈現上升態勢。目前,這一態勢發生了變化,自去年以來,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較大,源於我國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美聯儲則宣佈結束量化寬鬆政策,美元出現了走強,而人民幣對美元出現調整也是在預料之中。但是,未來進一步貶值的空間並不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
張立群表示,中美貨幣政策的相互變動對匯率走勢的影響很大,現在來看,美聯儲儘管加息聲音有所提高,但是美國經濟恢復的基礎仍然很脆弱,即便今年年底美聯儲會有一次加息,但如果其經濟並未有持續的支撐,很難支援美元強勢。另外,從中國經濟目前恢復的情況來看,中國的貨幣政策也沒有必要進一步寬鬆,因此,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大幅貶值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