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宜功一家在老房子
張宜功一家在新房子
張張照片,讀透羅家莊的前世今生
站在安山上眺望今日羅家莊,那一望無際的田野可謂羅家莊人的“糧倉”,那已破土動工的工廠園區就是羅家莊人的“錢莊”,那高大明亮的高樓別墅可謂羅家莊人的“福地”,而那筆直寬闊的街道就是羅家莊人的“康莊大道”。近三年來,一幢幢高樓於此間拔地而起,一條條道路向前不斷延伸,羅家莊長高了,變美了,由“鄉村版”迅速成長為“城鎮版”,村民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世事蒼茫,歲月如煙,那些興衰就淹沒在了滄海桑田間。羅家莊的變遷卻有著跨時代的意義,拋下的,是沉重而凋敝的過往;定格的,是村民們奔向新生活的印記。
有意思的是,昔日羅家莊,並沒有像許多村莊一樣走進記憶走進歷史,而是靜靜地、完整地陳列在安山小鎮的旁側,與那個現代化小鎮兩兩相望,相映成趣。老村裏石頭壘砌的房子、崎嶇的鄉間小道就像舊時代的符號、過往歲月裏的表情,書寫著羅家莊的舊日風貌。在過往的歲月裏,羅家莊沿襲著祖祖輩輩的生活方式、居住方式,未曾更改過。三年前“第一書記”趙坤來了,一位大學裏來的白面書生期待用自己的力量改變一村之貌。誠然,個體的力量是弱小的,就像一支蠟燭,但這一支蠟燭,最終點燃了羅家莊村民們心裏潛藏的致富奔小康的熊熊火焰。趙坤帶領羅家莊村民,用勞動創造奇跡,用實幹鑄就輝煌,羅家莊也一點一滴地從上到下、從內到外開始有了轉機,有了新風貌和新變化。修路、蓋新居、搞養殖、土地流轉,最終,經過一系列的智慧與努力的碰撞後,那個灰頭土臉的小村莊黯然走遠,迎接村民的是一幅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壯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