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據網路
“委託下放,所有的法律責任還得我們來擔。你説同一件事,4個人幹和51個人幹,哪個出錯幾率大?”張傑説,很自然,工作量不減反增。
自己幹和教會別人幹完全是兩回事。拿工業産品生産許可來説,30多年來一直是由省局受理,委託下放給市縣局,業務手冊和工作指南都得重新編寫。培訓搞再多輪也擋不住實際操作中出問題。張傑召集的第一次培訓,就是告訴大家申請表到底該怎麼填。地址中出現“xx鎮南”範圍太模糊,就算沒有門牌號,也要找到參照物,填上距其多少米。“這涉及到後續的事中事後監管能不能準確定位。”
大廳裏的長隊少了,但電話接的耳朵都發燙。對企業的答疑,對市縣局的解惑,從上班的那一刻起,鈴聲就幾乎沒斷過,忙得午飯都吃不上,委託下放的前前後後,所有人的神經都不曾放鬆過。
當然,張傑們的忙和累換來的是企業辦證的便利。方圓集團品質管理處的于國波對此體會最深,“我們企業在海陽,到一趟省局,光坐車就得5個多小時。現在,有的業務走幾步路到海陽局就能辦,遠的到煙臺市局也用不了1個小時。”隔著電話,記者也能聽出他的欣喜。
張傑説,去年質監系統總共受理髮放了8600多張許可證,涉及6000余家企業。通過“委託”,98%的企業辦證單趟可控制在1個小時車程以內。“這得省下多少時間、多少里程!”
為何還剩下2%?“國家強調需嚴控的水泥、鋼鐵等産能過剩行業的生産許可以及省級檢驗機構的許可管理還需省裏把關。”張傑説。
目前,已有其他省份開始沿著我省趟出的路子做委託下放,偶爾會跟張傑他們“交心”:“真是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