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説是趕在後悔前發出來,但其實早想向總理説説心裏話。”他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99%的企業行政審批都在地方和基層。而規則不統一、不透明,不僅給企業,也給公民造成很多困難。比如,國家規定公民持有效證件入住,但沒説哪些是有效證件。以致同一個城市的不同城區,甚至只是隔一條街道,執行的規定都不一樣,有的地方只認身份證,有的地方身份證、駕照、護照都可以。但其實這3個證件都是公安部門發的。他們酒店為此經常遇到客人不理解,甚至産生爭議。有的老城區舊廠房産權不清,企業要註冊,就需要出具各種證明。如是種種,嚴重影響企業的效率。
作為北京市東城區的政協委員,以前他也就這一問題提出過意見。在網上發出文章前,他真的給總理寫過一封信,但是因為不知道往哪兒寄,就沒發出。最終,他改成了更通俗易懂的大眾版發在了自己的微信上。
這封信能引起這麼大反響,他自己也沒想到,“先是一覺醒來發現網上轉瘋了,後來北京市的主要領導及一些部委也找他徵求意見,更沒想到的是總理批示。”先是一些企業家找到他,説信裏寫出了他們的心裏話,真是看得“淚如雨下”。接著是一些政府部門找過來,通常有兩類反應:一類是給他撐腰、打消顧慮的。比如,北京市東城區政府的有關領導説,“沒事,你企業正常經營,有人找你,我撐著。”還有一類是來找他刨根問底的。他在信裏提到某個城市出現“特種腐敗稅”問題,就有不少城市的基層管理人員到他們酒店去問,“你們吳總説的是不是指我們的城市,我們做得不算過分吧!”
“我覺得基層的執法人員、管理人員特別不容易,對社會經濟發展、老百姓生活品質提高也非常重要,我稱他們為蜜蜂,但有一部分蜜蜂有蒼蠅習性,會叮人。某些地方、某個部門管理得比較松,還會出現系統性的‘蒼蠅習性的蜜蜂’。”吳海説,現在的問題是中央簡政放權的決心非常大,部委決心很大,但好多企業卻體會不到,歸根結底是基層落實的問題,是改革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在他看來,要解決問題,觀念轉變、職能轉變是關鍵。“菜好不好吃誰説了算,一定是吃菜的人、炒菜的人,坐辦公室研究政策、研究菜譜的人是搞不清楚的。所以菜要好吃,就要點菜的人和炒菜的人一起來做。要公開透明地協商。企業也有自身的利益訴求,不能企業説什麼是什麼,要共同討論、商量,才能更好地保護企業的合法權利,更好地行使監督者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