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能不能少花錢?
服務費漲了,但患者看病總體費用降了
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了,那以前一百塊錢能看的病,現在是不是七八十就夠了?您先別高興太早,我們接著往下看。
文件規定,取消藥品加成的同時,合理調整提升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特別是診療、手術、護理、床位、中醫等服務項目價格。
根據已推行的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方案,部分醫療服務價格均有上調。例如,濟陽縣兩家縣級公立醫院的普通門診費由原來的2元調為6元,專家門診由6元調為10元,住院診查費從2元調為20元。濟陽縣還規定,中醫適宜技術在原有價格標準基礎上上浮35%,手術治療在原有標準上上浮45%。
“這一降一漲,我們看病能少拿錢嗎?”對於記者的疑問,省衛計委有關人士解釋,改革方案規定,服務價格上漲總量只相當於藥品加成總量的80%,且上漲的服務費用相應納入醫保按比例報銷,患者總體負擔是下降的。
當然,個體而言,如果看病用藥多,肯定少花錢,如果診療項目多又恰好都是漲價的項目,花費就可能增加。不過,國家承諾,總體上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例要降到30%以下,力爭到2017年試點醫院藥佔比總體降到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大醫院看病能不能更容易?
要分級診療,直接上大醫院醫保可能不報
到大醫院看病擠看病難,是很多患者最無法忍受的。這次改革能否帶來變化呢?
此次,文件再次明確提出要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到2015年底,預約轉診佔公立醫院門診就診量將達20%以上,減少三級醫院普通門診就診人次。今年底前,試點城市對沒有按照轉診程式就醫的,降低醫保支付比例或不予支付。完善不同級別醫療機構醫保差異化支付政策。適當拉開不同級別醫療機構的起付線和支付比例差距,對符合規定的轉診住院患者可以連續計算起付線。
這些高大上的規定是啥意思?簡單説,就是以後不是你想上大醫院就能隨便去,因為如果不從下級醫院轉診,醫保就報銷得少,甚至不給報。
記者覺得這件事好壞還難説,如果政策真能達到預期,大醫院不那麼擠了,對患重病確實得去大醫院的病人來説,他們能更及時地得到治療,但如果達不到預期的分流目的,患者將不僅要忍受看病難,還可能多花錢。
其實,湖北、四川等不少省份已陸續出臺了分級診療制度,靠醫保報銷比例來“分流”患者,但很多患者不買賬,寧可自己埋單也要去大醫院。
“不轉診不報銷,以前就用過,老百姓不滿,後來就改成軟性的,區分報銷比例。”在省立醫院看病的患者王先生分析説,“以前醫保統籌都是縣級財政,報銷給縣醫院,相當於把錢從這個兜放到了另一個兜,而患者到外地看病,就相當於錢流走了,地方不願意,實行分級診療,如果基層醫院不願轉診,怎麼辦?轉診不當貽誤了病情又咋辦?”
記者也覺得,去哪兒看病,是人們用腳在投票。山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徐淩忠表示,要改變人人往大醫院擠的現狀,必須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業務水準和技術能力,這才是分級診療起作用的關鍵。當然,如果您是土豪大可不用關心這個。但即便如此,您以後住VIP的難度可能會加大,此次文件提出,控制公立醫院特需服務規模,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