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節假日改革的人都知道,2008年之所以要將除夕納入春節假期,就是公眾多年吶喊的結果。“除夕放不放假”並不單純是個時間調整的問題,每個節日都蘊含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等因子。以我國傳統習俗來説,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文化佳節,換句話説,過年過的就是一種文化,除夕夜作為春節期間重要的文化標識最為中國人看重,它承載著很多內容,比如吃年夜飯、守歲、放鞭炮等,不少地方在除夕也會有很多傳統節慶活動,這些都是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的象徵。除夕放假,既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保護、尊重和傳承,更體現了一種人性化的關愛。如果從正月初一才開始放假,這相當於在某種程度上否定了除夕的傳統的文化意義。如果從這個層面考慮,恢復除夕放假是有其必要性的,如此看來,2008年開始設立的“除夕假”,顯然是一次接地氣的選擇。
圖片來自網路
那麼,為什麼在2014年節假日安排時,要將除夕從春節法定假中移除出去呢?從當時的調查方案和結果來看,相關部門並沒有對此給出權威解釋,具體原因令人一頭霧水。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種“出爾反爾”的改革,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評。今年,相關部門委託中國人民大學調查中心就“除夕放不放假”開展網上調查,顯然是意識到了2014年的春節假安排不盡科學,沒有事前徵詢意見。雖然再次將多年前已經廣泛討論、形成共識的問題,再拿出來徵詢一次民意有多此一舉之嫌,但這種注意傾聽民聲、知錯就改的做法,還是值得肯定的。除夕放不放假,理當徵民意。為了讓2015年的春節假放得更科學、更人性化,調查一下民意,確認一下“除夕假”到底該不該取消,是很有必要的。
專家認為,春節從初一開始放假,會對一部分異地就業的人群造成影響,這類人群有正式工作,受過良好的教育。但對於各城市本地人來説,初一開始放假反而會增加至少半天的隱性假期福利。此外,對於兩三億的農民工來説,春運的提前期是40天左右,所以哪天開始放假對他們來説顯得無關緊要。如從多數人的角度出發,改回除夕放假的意義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