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調查報告歷時三個月,主要通過系統調查、街頭調查等形式展開,共收到有效答卷一萬八千余份。調查顯示,一年不孕不育發病率為10%,兩年不孕不育發病率為15%,10年內無子女佔25%.就診年齡最小的23歲,最大年齡40歲。
"簡直就是一場戰爭!"馬金龍告訴記者。自人類歷史以來,生殖繁衍從來就是人類的本能和使命,"似乎從來沒像今天這麼嚴酷、麻煩。"馬金龍介紹,醫院1987年創建成立來,二十幾年的數據庫中分析顯示:不孕的比例越來越高、不孕的人群範圍越來越廣、不孕症越來越趨於年輕化……
"母親能力"與女性文化的喪失:少女流産、抗拒生育、尷尬的職場角色
"請你不要把這個寫到病歷上,"在濟南青華不孕不育醫院的診室裏,25歲的陳明(化名)對主治醫師何天貽苦苦哀求,"不然我和丈夫後半生就不得安寧了"。
在何天貽的記憶中,同樣的一幕已經發生過很多次,每到這時,她會順水推舟在病歷上把"流産史"隱去,寫上"婦科炎症"等可以理解的病史。
如果時光倒流五年,陳明的選擇絕對會有天壤之別。當媒體到處都充斥著"無痛人流,先進技術人流"等等廣告時,陳明不知道,一些醫院為了賺錢,大量做這種宣傳,讓少不更事的她以為流産是小事一樁,對身體沒什麼損害。
於是年少無知的陳明和前男友把這些醫院作為救命稻草,做了他們那個年紀"最快意人生的事"。
她不知道的是,無論感覺上痛不痛苦,流産對人體都是極大的傷害,而且有可能一次流産導致終生不孕或終生留患。
但是就是這一次小概率事件,讓她碰上了。
陳明和她現在的丈夫婚後兩年無法生育子女,當她去醫院檢查的時候被告知:因為那次不徹底的流産手術,陳明的輸卵管發生堵塞。
此後的時間對於陳明就是煎熬。通水術、造影術、刺卵術等等,凡是能做的,陳明一個也沒落下。通水術中,巨大的疼痛使得陳明小手指因用力抓扯床邊而骨裂;刺卵術中,大針刺穿子宮的疼痛讓她始終難忘;而造影術中注入冰涼的碘油後的翻攪更是讓她痛不欲生。陳明感嘆,身體上經受的疼痛已經不算什麼了,單是這麼幾年來,日日夜夜的心理煎熬,無數次的失望和灰心,就足以讓人淚滿衣衫了,還得對自己以往的流産歷史的洩露擔驚受怕。
即使這樣,社會開放的大潮還是使很多青少年早早的走上了這條路。"每年的暑假和寒假是某些醫院婦科最忙的時候,很多學生模樣的人走上手術臺進行人流手術,"何天貽感嘆説,"其實她們都在為以後十年埋下定時炸彈。"
資料顯示,女性在多次人流後,繼發性不孕的發生率明顯增多,其中輸卵管不孕的發生率高達61.60%.反覆流産刮宮不僅可能導致子宮壁過薄,還可能導致習慣性流産,這都是不孕不育增長的因素。"婚前要檢點,儘量不要流産,除非孩子有缺陷等不得已的原因。"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不孕不育診療中心主任鄧曉惠告訴記者。
社會環境的改變對於女性生育同樣危險。
"很多因事業想一再推遲結婚、生育的職業女性,一旦錯過生育最佳年齡(25歲-30歲),女性就將面臨卵子老化、排卵率降低、不易受孕等情況。超過35歲再生育,高齡産婦嬰兒畸形的發生率也隨之升高。"何天貽説。